然而教育並非二分法,與其討論「要不要」過萬聖節,我們更想討論:「萬聖節可以讓孩子學到什麼?」
一起說幼蒐集了各家幼兒園多元有趣的作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介紹中西「鬼節」文化及由來,比較其中異同:
1.和孩子討論中元節與萬聖節分別會想到什麼?做哪些事情呢?
2.中西方面對鬼魂時,態度與作法有哪些不同或是相同的地方?
3.如果你遇到了鬼魂,你有什麼感覺?會怎麼做呢?為什麼?
跟孩子們一起討論萬聖節,他們的答案總能顛覆你的想像。。(圖片來源/一起說幼)
我們總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不安恐懼,藉此機會,和孩子一同探討如何面對生命中必然的生老病死,翻轉對鬼魂和死亡的刻板印象,並且聽聽孩子天馬行空的創意想法吧!
人離開後,會變成怎麼樣呢?(圖片來源/一起說幼)
如果離開後會變成鬼魂,那麼曾經認為可怕的鬼魂也可能是你深愛過的人,我們該怎麼面對呢?親愛的人離開我們後,還會以不同的方式再相遇嗎?
是否像《可可夜總會》所說:真正的死亡是被遺忘,只要還記得,生命會在記得的人心裡成為永恆。
帶著孩子思考,當人離開後會變成什麼?(圖片來源/一起說幼)
藉由生活中的儀式感,體驗隨著季節、作物、文化的轉換,其實每天的日子並非一成不變,每天都能有小小的不同與驚喜:
不是每天都有機會和好朋友一起歡樂變裝、一起到處唱歌傳遞祝福、一起感受不一樣的節慶氛圍!生活中小小的儀式感,能讓我們為每天看似相同的日子,增添新的驚喜與改變。
與孩子們一起裝扮感受節慶氛圍。(圖片提供/一起說幼)
新北市某幼兒園提出:
幼兒園處處都有學習的機會,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學習意義。
期望大家不要把壓力放在變出華麗的服裝,而是透過親子討論、動手把想法做出來的美好時光。
此外,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不會去要糖果、也不發糖果,只會去唱歌跳舞散播平安祝福,請家長不需要特別去買。
也歡迎家人們透過此次活動,和孩子一起用新的眼光看待「生命」,以及「生命消逝」後對我們的意義、我們還能做哪些事情?
離開之前,以及離開以後,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和孩子一起探討的議題呢!
除了萬聖節,10月也有在地的台灣節日可以過,例如有園所舉辦「重陽敬老活動」,讓孩子獻壽桃給阿公阿嬤,來場愛的馬殺雞,並且老中青三代一起歡樂帶動跳,增進祖孫情。
其實節日本身沒有對錯,端看家長及老師希望帶給孩子什麼樣的體驗。
「不給糖就搗蛋」是讓許多家長與老師最無法接受的一句話,除了ㄧ味禁止,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反思、去換位思考,這句話聽起來是舒服的嗎?有沒有更適合的說法?
邀請孩子提出新的創意口號,走出戶外和陌生人互動。
這對許多孩子來說並不容易,卻是很難得的經驗,讓孩子藉由活動體驗多元文化、培養孩子社會人際互動能力。
有網友提出,每個節日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孩子的天性就是自然而然地去探索與體驗,進而內化成自身的養分。
重要的不是節日,而是孩子在過節日的過程中建立了何種附加價值。
那你呢?你想和孩子一起過萬聖節嗎?你想藉由節日讓孩子獲得什麼呢?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多太報報導
幼教老師憑什麼領那麼高的薪水?幼教老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
孩子吃飯時不專心、根本不想吃該怎麼辦?父母該注意的六項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