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霸凌是人性中醜惡的劣根性,是競爭社會結構產生出來的惡劣產物,但並非無法避免的。
自古以來,克服人性中劣根性的方法就是教育,而當教育無法及時收效時,諮商輔導就要適時介入。就我以往的服務經驗,人際環境的霸凌行為依發展順序為言語霸凌、關係霸凌、行為霸凌、反擊霸凌四類,而處在哪一個階段的霸凌,就有相對應的處理方法。
霸凌階段處理。(圖片來源/回甘心理諮商所)
霸凌的起步通常是言語霸凌,目前常討論的網路霸凌也是其中一種。言語霸凌中所說的話,可以是真的、可以是假的、或者是真假參半,主要的目的是戴帽子貼標籤形成共識,當共識達成後被霸凌者就被妖魔化,成為攻擊的藉口,變成像遊戲中揪團打怪的對象。
言語霸凌成形後緊接著是關係霸凌,也就是人際孤立疏離。所謂「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而且環境圈與被霸凌者親近的人,也會承受「物以類聚」或是受到霸凌者的壓力,漸漸疏遠被霸凌者,而成為一位旁觀者,以及其他人的警惕或效仿對象。然後,被霸凌者就成為了沒朋友也交不到朋友的人際圈底端。
關係霸凌人際孤立後,行為霸凌就會接踵而來。
由於身旁沒有協助者,誣賴、陷害、差別對待、人身攻擊開始出現在被霸凌者身上,而且由於已有妖魔化共識,所以周遭人際會認定這些行為是被霸凌者的報應,這樣的對待是合理的,甚至是在教育被霸凌者讓他學好。
當行為霸凌與人際壓力越來越嚴重,被霸凌者反擊的心態也越來越強大,對象甚至從霸凌者延伸到旁觀者。反擊霸凌的對象一部分是反應在霸凌者,但是當環境孤立狀態完全成形後,反擊常會被環境主政者誤認為是一種犯錯而受到懲罰。
在尋求不到公平正義的心態下,被霸凌者會以豁出去的態度進行激烈的行為,甚至出現違法行為。而當被霸凌者覺察自己無力去處理霸凌行為時,反擊霸凌就會發生在人際圈的弱勢者或是親近的關懷者身上,在人際圈的弱勢者方面就是成為霸凌者的幫兇,協助霸凌者用之前對待他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在親近的關懷者方面,就是將被霸凌的情況或手段加之於關懷者身上,期待關懷者能了解他的感受甚至是從中找出因應的方法。
當人覺察處在言語霸凌中,要先處理的並不是去知道或回應那些言語,而是鞏固自己在環境圈內的人際關係,一來可以讓霸凌者顧忌而抑制霸凌言語的擴散,二來也能透過朋友了解言語脈絡,並且協助澄清。
當覺察到處在關係霸凌人際孤立中,要先處理的不是改善自己在環境圈內的人際關係,而是尋求環境圈外的有力者的協助,例如家屬、導師、輔導老師、行政長官,表達自己的處境並懇求對方的協助。
有力者介入關心後,一來可以進一步阻嚇行為霸凌的發生,二來可以抑制霸凌言語緩解人際孤立的惡性發展,重新尋回建立友誼關係。
當覺察到處在行為霸凌中,要記得不要立即行為反擊但要立即做出反應。
為何不要立即行為反擊?因為在環境人際孤立下,反擊只會讓自己陷入更艱難的情況。
要如何反應,首先一定要對霸凌行為立即大聲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旁觀者知道你的立場與想法。然後向管理者或有力者表達自己遭遇到這樣的霸凌行為,如果無法獲得處理,就再對外傳達自己遭遇到這樣的霸凌行為尋求協助,直到獲得處理。
在行為霸凌中這兩點一定要做,不要讓人際環境認為這樣的霸凌行為是理所當然,才能有效抑制霸凌行為的再發生。
反擊霸凌是霸凌的最後階段,被霸凌者在前三階段受到的痛苦折磨,在人格上發展上都是重大傷害,心中會開始找尋痛苦與壓力出路,無論是何種方法;另外傷害事件一直在腦中反覆回響,情緒也跟著回響忽高忽低,而開始出現精神異常症狀。
建議在反擊霸凌階段,先思考如何換個環境脫離現狀,然後找到合適的心理諮商治療資源,處理內心的陰影,才不會讓它影響未來的人生。
在資訊發達互動頻繁的現代,霸凌不再像是胖虎對大雄那樣地簡單易懂,而是像操場遊戲進化到網路遊戲那麼複雜,管理者、輔導者與家屬都要花更多的心思去關注與理解,才能化解那更加狡獪的劣根性。
上文提到的反擊霸凌,以及環境管理者以管理或教導等藉口帶領霸凌欺凌,是我遇到最難以處遇的情況,尤其是當被霸凌者有壓力或是某些因素無法脫離的狀況下。
這需要被霸凌者與其照顧者、家人去謹慎思量判斷輕重,如果被霸凌者沒有像日劇「半澤直樹」般的毅力與機運,或許轉念如日劇中「逃避或許可恥但是有用」的想法比較好。
作者:黃群峰諮商心理師 文章出處:回甘心理諮商所
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更多太報報導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霸凌/被霸凌者?
面對逆境時,心理學家的建議完全沒用!人生低谷時,我們最該自問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