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在司法節學術研討會致詞。司法院提供
適逢「1.11司法節」前夕,司法院、法務部及全國律師聯合會今(1/10)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指出,每年1月11日的司法節,不僅是我國司法主權獨立的重要紀念日,更代表著司法權在憲政體制中的重要地位,他並引用司法院去年公布的調查數據,根據兩年來的調查統計,已經有超過82%比例的一般民眾,認同國民法官能讓台灣司法變得更好。
謝銘洋致詞時表示,欣逢第80屆司法節前夕,為了慶祝這個特別的節日,由司法院、法務部及全國律師聯合會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期盼藉由審、檢、辯三方的交流與思辯,讓我國的司法可以更切合時代的趨勢,更貼近人民的需求。而今年的司法節學術研討會,是以「建構計畫審理制度,開展民刑事訴訟新風貌—以國民法官案件審理程序為借鑑」作為研討會的共同主題。
謝銘洋指出,國民參與審判制度自2023年元旦實施以來,突顯了審、檢、辯三方合作的重要性。這項新制度的推行,有賴檢察官的細心舉證、辯護人的專業防禦,以及法院的公正審理。而且為強化審、檢、辯三方的協同效果,國民法官法特別設計了協商會議、證據開示等機制。這些創新制度不僅提升了訴訟效率,更確保了程序正義的實現,建構了更完善的司法制度。
謝銘洋舉出司法院去年公布的「國民參與審判制度成效評估報告」,反映了三方通力合作的成果,他並表示,根據兩年來的調查統計,已經有超過82%比例的一般民眾,認同國民法官能讓台灣司法變得更好。他談到,雖然「國民參與審判制度成效評估委員會」經過仔細評估後,仍然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議,這些都是未來進一步檢討改進國民參與審判制度的重要基礎。
謝銘洋表示,2023年國民參與審判案件在各法院收案總數為108件,2024年則增加到165件,而且自2026年1月1日起,將新增加「所犯最輕本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應行國民參與審判之類型,預料將會增加更多的案件,審、檢、辯也將共同面臨更多的挑戰。他指出,今天的研討會針對國民法官案件的計畫審理,特別是爭點及證據整理、辯護權行使與相關實務問題加以探討,對於未來國民參與審判的深化,將有非常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