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推修復式司法! 台高檢署辦《那些受傷的臉孔》影展 探討被害人復原

    2025-10-17 15:58 / 作者 呂志明
    台高檢署辦影展強調修復生命重要性。台高檢署提供
    為深化檢察體系與犯罪被害人保護機構對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 RJ)的理解與實踐,台高檢署於17日舉行專題活動,邀請相關單位人員共同觀賞法國紀錄片《那些受傷的臉孔》,映後由資深修復式司法促進者、律師陳怡成與談,分享實務推動中對被害人復原歷程的觀察與省思,從國際與在地經驗出發,探討修復的真義「修復的不是關係,而是生命」。

    台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強調,修復式司法的真正意義不僅在於修補關係,更在於幫助受傷的生命重新找到希望。(圖由右至左分別為:臺高檢署侯千姬主任檢察官、張斗輝檢察長、法務部保護司張哲銘專門委員、陳怡成律師)。台高檢署提供


    活動中,台高檢署檢察長張斗輝指出,傳統司法以懲罰為主,雖能有效維持社會秩序,但在回應被害人創傷、促進加害人責任感及修補社會關係方面仍有進步空間。修復式司法透過安全且自主的對話歷程,讓被害人在表達創傷經驗的同時,獲得行為人的真誠回應與尊重,進而重建自我力量。張斗輝強調,修復式司法的真正意義不僅在於修補關係,更在於幫助受傷的生命重新找到希望。

    法務部保護司專委張哲銘表示,自2010年推動修復式司法以來,截至2025年8月,各地檢察署共受理案件3122件,其中71.1%的案件在對話後達成協議,超過七成四的被害人感受到司法正義得以實現,九成以上的加害人承諾避免類似事件重演。張哲銘肯定台高檢署在全國推動柔性司法政策中的關鍵角色,並表示法務部將持續以修復式司法為核心理念,讓司法不僅是制裁,更成為連結與療癒的力量。

    資深修復促進者、律師陳怡成。台高檢署提供


    這次活動特別選播法國紀錄片《那些受傷的臉孔》(Je verrai toujours vos visages, 2023),影片記錄多場由修復式司法促進者主持的對話場景,展現被害人與加害人在誠實與尊重的對話中如何共同面對傷痛。資深促進者、律師陳怡成在座談中指出,修復式司法的重點不在於促成和解,而是陪伴被害人回應創傷。透過真誠的對話,被害人能表達自身需求並獲得有意義的回應,逐步重建自信與力量,最終重新信任社會。陳怡成強調:「修復不是修補關係,而是修復生命。」

    台高檢署主任檢察官侯千姬。台高檢署提供


    台高檢署主任檢察官侯千姬表示,本次活動旨在透過觀影及專業座談,讓相關工作人員更能理解被害人在修復過程中的心理歷程與需求,進一步培養「被害人感受力」及修復視角。未來,臺高檢署將持續協助推動修復式司法制度,陪伴受傷的人們重新走回生命正軌,恢復對人與社會的信任。

    呂志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