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人生-直擊】走入「無家者」小宇宙!台大女社工楊小豌見證街頭百態人生
2025-04-05 08:00
無家者的樣態百百種,近年來,街友、遊民在多個團體倡議之下,改稱無家者,一方面想翻轉他們「懶惰、髒亂脫序」的刻板標籤;另一方面,隨著社會族群愈來愈多元開放,「家」的意象逐漸鬆綁,無論無家者是自願、非自願,無家者這三字內含更多討論空間。
旌旗教會創辦的台中國際禧年關懷協會,在台中地區拓展無家者服務,協會社工楊小豌投入無家者服務5年,對台中公園、台中車站一帶非常熟稔。從她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她很明白「不是一個屋簷就能稱作家」,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是幸福溫暖、不是所有人都渴望有個家,就像無家者露宿街頭可能是不得已,也有可能是他們主動選擇自由,社工所要做的,就是以尊重無家者主體性的前提下,提供他們所需的服務。楊小豌感慨道,這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價值觀,其實都把無家者排除在社會之外,事實上,每個無家者以前可能都是家人的寶貝,很多人都曾努力過,只是失敗了,往細裡說,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永遠適合生存,所以,有沒有可能大家一起創造一個不淘汰人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