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5 15:51
國內乳癌死亡率上升,衛福部將在明年推動「論質計酬(Pay for Performance, P4P)」方案,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0/25)表示,P4P預計明年第一季上路,規劃以通過「癌症品質認證醫院」,或年收治乳癌個案超過50例以上為參與門檻,讓病患集中在具專業經驗與高品質的院所,讓照顧品質更穩定。
2025-08-15 12:28
癌症治療雖能挽救生命,卻常伴隨失去生育能力的風險,對年輕患者而言更是沉重的抉擇。過去「取凍卵、精」費用昂貴,讓許多人因經濟壓力而放棄。衛福部國健署今(15)日宣布,自9月起試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針對18至40歲乳癌及血液癌患者提供補助,預計首年約有600名癌友受惠,盼為他們留住成為父母的希望。
2025-07-16 11:09
台北長庚醫院在口腔血管病變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口腔外科醫師陳志魁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度將原本應用於皮膚治療的「冷凍槍治療」(cryogun cryotherapy)創新運用於口腔,成功治療32名良性口腔血管病變患者。此療法不僅大幅降低傳統手術可能帶來的出血與疤痕風險,復發率亦極低,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新選擇,目前病患多能以健保給付。
2025-04-08 15:18
43歲的吳姓男子自2017年離職後,就全職扛起照顧病母的工作,而其他3名手足並未分攤責任,導致吳男照顧到重度憂鬱症,每天只能睡1、 2個小時,甚至萌生輕生念頭。前年6月間,他由於精神壓力過大,加上再也受不了母親發出「嗯嗯」的哀叫聲,狠心勒斃她。一審國民法官考量他已達辨識能力降低、自首等情況,減刑輕判8年,「刑後」強制治療(監護處分)2年。二審今天駁回上訴,刑度不變,但考量他的狀況後,改命「刑前」強制治療2年。可上訴。
2025-04-07 01:32
作家小彤去年歷經胰臟癌手術與12次化療,期間又遭逢父親糖尿病感染離世,讓她對生死有更深刻的體悟,現在她努力學習對自己好一點,日前趁著老公與女兒生日,一家3口回到她名下的北投溫泉度假屋泡湯慶祝,老鄰居驚訝她「得了胰臟癌還能活超過1年」,她不以為意地說:「我準備活超過5年呢!」而身體恢復後,先前因化療注射非常難找的血管「回來了」,更開心的是醫師宣布她可以出國,她計劃等天氣回暖就衝日本,順便看看自己的房子。
2025-03-01 07:00
高雄一名25歲林姓女子發現眼周長出黃色硬塊,誤以為是粉刺或針眼,後經眼科檢查確診為眼瞼黃斑瘤。醫師洪啟庭指出,黃斑瘤為脂肪沉積物,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有關。檢查顯示該女子膽固醇超標,洪啟庭提醒,若不處理,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風險。
2025-01-22 17:27
根據歷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已連續20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36歲乳癌患者婉柔曾在右乳房摸到小硬塊,但因掛念小孩,長達半年未就醫,直到出現不明分泌物才安排手術。然而手術後不到一年,乳癌復發並轉移至肝臟,被醫生警告生命即將結束,索性婉柔參與了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新劑型的臨床試驗,成功扭轉病情。如今,這項治療已被納入健保給付,每年約有1700名患者受惠。
2025-01-02 17:33
台灣首個長時間使用智慧穿戴裝置研究出爐!台大生醫電資所研究顯示,使用 Garmin智慧穿戴裝置,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連續監測數據長達3年,發現每日平均心率72–87 bpm、最大心率100–145 bpm、安靜心率55–60 bpm;每日爬升超過九層樓;總睡眠時間在6小時23分鐘到10小時50分鐘之間,深度睡眠超過50分鐘、清醒時間少於53分鐘。掌握好心率、運動與睡眠三大面向,尤其足夠睡眠與規律運動,能降低恐慌症復發率至5%。
2024-12-19 11:45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12月1日起新增修訂30項醫療服務診療項目納入給付,包括7類癌症單基因檢測、「B型肝炎病毒核心相關抗原(HBcrAg)合併表面抗原(HBsAg)定量檢驗」,以及用於治療主動脈瓣膜疾病之尾崎式手術等,預估一年約6.6萬人受惠。
2024-04-28 07:00
腋下、鼠蹊搔癢以為是濕疹!小心可能罹患罕見皮膚癌。「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好發於50至80歲男女具有大汗腺,如腋下、鼠蹊與肛門等部位,病灶如濕疹,且約有10%並無明顯症狀,醫師表示,患者常當作濕疹或是黴菌感染治療,一段時間無改善,經皮膚切片檢查後才得到正確診斷,需要謹慎看待。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