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20:26
為了拯救內科塞車問題,今(8)日堤頂大道銜接國道1號北向線新設引道舉辦通車儀式,將於下午1點正式通車,台北市府工務局新工處表示,用路人要往堤頂大道北上通行,未來不需再與使用南下線的車流一起繞行到陽光抽水站,新設引道可以提前右轉匯入舊宗路,讓通勤族省下約400公尺的行車距離,根據電腦模組評估可減少4.5分鐘的車程。
2025-07-06 07:50
國道開車超速要罰鍰,龜速前進阻擋車流,也要吃罰單!根據國道公路警察局統計顯示,2024年有2萬多件慢速車遭到取締,其中北宜高的雪山隧道有600多件,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罰3000到6000元。
2025-07-04 15:25
暑假即將到來,往東部旅遊車潮將大量湧入國道5號,因隧道內禁止變換車道,如有車輛慢速行駛,將導致車流壅塞,降低整體通行效率。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提醒,在國道不壅塞情形下,若車速低於最低速限,將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處3,000至6,000元罰鍰。
2025-07-01 13:28
為有效紓解國道1號北行出五股的分流交通,並大幅改善新五路長期壅塞情況,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正積極辦理「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增設北入及北出匝道改善工程」,交通部長陳世凱今(7/1)日前往視察時表示,該工程完成後,往五股出口會拓寬成3車道、台64匝道拓寬成2車道,進一步提升服務容量,改善國道1號北部路段的整體服務水準,期許北出匝道部分,能在今年10月上旬提前完工開放通車。
2025-06-30 15:29
夏季高溫炎熱,尤其台北市盆地地形更讓市區有如蒸籠,行人、機車騎士停等紅燈時苦不堪言。對此,台北市交工處今(6/30)宣布,將縮短740處路口號誌紅燈秒數,減少等候時間。
2025-06-29 05:00
現代生活步調快得像高速列車,外食、久坐、壓力山大就像車窗外呼嘯而過的風景,我們來不及細看,卻正悄悄地在身體裡留下印記。你是不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頭腦昏沉,或是情緒悶悶的、動不動就想嘆氣?別輕忽這些小訊號,中醫警告:這可能不是小毛病,而是你的身體正在「發爛」,準備將這些看似無害的「堵塞」累積成未來惱人的慢性病!
2025-06-25 10:54
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白熱化,有意角逐的立委林岱樺因涉嫌詐領助理費遭起訴,若遭廉政會停權形同出局,另外三名力拚爭取黨內提名的立委邱議瑩、賴瑞隆、許智傑今(6/25)天分別在同時間召開記者會拋出政見,相互尬場火藥味十足。賴瑞隆宣布,未來將以安全、智慧、人本為核心,推出「智慧交通五大計畫」,並倡議設立「大眾運輸發展基金」,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透過 AI與大數撐技術全面升級高雄交通系統,為市民打造安全、便捷、永續的生活環境。
2025-06-23 08:10
公館圓環要不要拆吵得沸沸揚揚,讓人誤以為圓環都是易肇事的爛設計,事實上,過時落伍的是那些老式傳統圓環(traffic circle),在世界先進國家普遍使用的現代圓環(Modern Roundabout)是可以大大降低肇事率,路口效率也顯著提升。
2025-06-23 08:05
全台圓環路段發生的重大事故件數,7年來有明顯下降,為什麼台北市公館圓環肇事卻是居高不下,連續7年蟬聯台北市第一的最危險路口?公館圓環拆除後改為正交路口,問題就會改善嗎?
2025-06-23 08:00
台北市政府計畫拆除公館圓環,一併填平羅斯福路公車專用車行地下道,短短7天就超過1.7萬人連署反對,台北市議會在6月16日要求北市府暫緩6月28日填平地下道施工並召開公聽會。為什麼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會引發這麼大的反彈?從人本交通角度出發的拆除圓環工程又會帶來什麼衝擊?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