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奇陞對於一路走來的教育信念從未動搖。鏡電視提供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吹哨者簡奇陞日前上鏡新聞《少年新聞週記》分享如何從這場風暴中走出來的心路歷程,退隊風波後,她選擇投入高空繩索工程副業,但她強調:「教育從來不是替代品,而是我真正熱愛並擅長的事。」而且她不只想成為「1個溫暖的老師」,更希望20年後能回到學界,成為「老師的老師」。當被問及是否仍想當「普通人」時,她笑說:「當老師的老師也是普通人啊!只是更厲害的普通人。」
回憶從首次站上立法院記者會,簡奇陞坦言:「當然會緊張,腳還會抖,但我知道我要沉穩,因為我要說的話值得被聽見。」笑說如今的口條與台風都是被記者「訓練」出來的,並感謝台師大國文老師徐國能、戲劇老師馮翊綱與口語表達課程對她的啟發與訓練。
簡奇陞(左)接受《少年新聞週記》主持人周瑜茹專訪。鏡電視提供
把高空繩索工程當副業的簡奇陞,也因為去租借工具,因緣際會在途中幫助了1位疑似迷路的伯伯,這讓她回想起母親常說的那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以前很恨這句話,但那一刻我終於懂了,就是即使我跌倒了,我還有餘裕去幫助別人」。
對於一路走來的教育信念,簡奇陞表示從未動搖,面對來自體制內的壓力與否定,她用《論語》自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她也特別想對青少年說:「你們是真性情,不是叛逆。每個人都想被看見、被理解。希望你們學會分辨什麼是批評,什麼是建議。別被世界定義,要自己定義自己。」《少年新聞週記》每周六、日下午3點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