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世大運德國登場 營養師:每日必備茶葉蛋照護台選手

    2025-07-18 21:59 / 作者 中央社
    雞蛋示意圖。資料照,廖瑞祥攝
    一顆熱騰騰的茶葉蛋,撫慰選手征戰異鄉的緊張情緒。德國萊茵魯爾世大運期間,台灣後勤團隊設立膳食廚房,為近200名選手每日備餐。膳食廚房負責人、營養師潘奕廷說:「茶葉蛋是每日必備,不僅富含蛋白質,也讓選手有回家的感覺。」

    萊茵魯爾世大運於7月16日至27日舉行,賽事橫跨德國魯爾工業區與柏林。來自台灣的196名選手將與全球近萬名運動員角逐羽球、游泳、籃球等15項賽事。

    延續去年巴黎奧運經驗,本屆賽會同樣設置中華隊中繼站,由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與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共同組隊,提供膳食、物理治療、運動防護、營養與心理諮詢等全方位照護,是選手最堅實的後盾。

    萊茵魯爾地區的膳食廚房由一名廚師、兩名廚工與兩名營養師組成;柏林則由另一處廚房支援排球與游泳代表隊,並由當地台商協助採買食材。

    後勤團隊從清晨備餐到深夜收工,支援人數由去年的50人增至近200人。潘奕廷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今年改為「每日現煮、熱送到場」,雖然流程更繁複,卻更貼近選手需求。

    他指出,海外中繼站制度自2018年啟動,本屆世大運首次安排膳食廚房事前踩點,實地了解當地條件,有助於後續備餐規劃。

    例如今年2月赴德踩點時就發現,當地超市難以購得台灣常用的薄肉片,租用的廚房中又配有多個烤箱,因此菜單改以烤製料理為主,並避免海鮮與生食,降低過敏與腸胃不適風險。

    協助在地採買的台僑楊昇民觀察到,膳食廚房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幾近苛求,整個廚房甚至找不到一根釘書針。原來為防止異物掉入餐點,廚房所有紙條都以膠帶黏貼。

    楊昇民告訴中央社,「他們把選手健康放在第一優先,連最小細節都不馬虎,真的讓我很佩服。」

    除了確保營養與衛生,讓選手吃得安心、獲得情緒支持也是後勤團隊的重要任務。任職國訓中心逾10年、熟悉選手口味的潘奕廷說,大家最愛的料理是肉燥飯,咖哩飯與各式丼飯也都很受歡迎。

    他回憶,去年巴黎奧運期間,選手村為響應永續理念,設計35%無肉餐點,許多國際選手因此抱怨蛋白質攝取不足,甚至質疑「這麼大的賽會,連水煮蛋都準備不足,怎麼補充體力?」不少國家緊急加派廚師前往巴黎支援。

    當時,不少國際選手對中華隊未遭遇「蛋荒」投以羨慕的目光。潘奕廷說:「還好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在巴黎奧運期間不只有水煮蛋,還有不間斷供應的茶葉蛋。」

    茶葉蛋可說是中華隊每次海外出征時不可或缺的「靈魂食物」,也是膳食廚房的標配。潘奕廷表示,有些選手比賽當天因緊張或腸胃敏感無法吃太多,這時候茶葉蛋是很理想的營養補充來源,既能補蛋白質,也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不僅富含蛋白質,茶葉蛋獨有的『台灣味』,也讓選手在海外吃到時往往會很感動。」他說,今年世大運汲取過往經驗,除了每日餐點提供茶葉蛋外,還特別用大同電鍋常備一鍋放在膳食廚房的休息區,讓選手隨時都吃得到。

    記者電訪結束後詢問,是否能提供茶葉蛋照片,潘奕廷笑說稍等一下,因為剛放上休息區的茶葉蛋已被選手搶光,現在正在加緊現煮新的一鍋中。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