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年師傅鄭竣仲:為銀樓媽祖打造獨特大神尪

    2019-06-14 14:57 / 作者 fubobi

    如果你參加過銀樓媽祖的進香活動,可能會對於擁有許多紙糊大神尪的進香隊伍印象深刻,而這些大神尪就是出自少年師傅鄭竣仲之手。「銀樓媽的紙糊神像、神尪特色就在於,什麼紙都可以。」他一邊糊著進行中的觀音塑像,一邊說道。


    用環保的獨特工法 呼應銀樓媽精神

    傳統的紙糊神像、神尪,採用的是竹子紙與麵粉漿糊,因為某些金紙是採竹纖維製成,所以有些藝師會使用金紙作為材料。民間相傳「一紙二土三木四金」,認為紙是入神最快且最好的塑神材質,黏著的材質多以白膠、快乾為主,鄭竣仲則改以漿糊等特調膠劑,最後再以水性漆、油漆、礦物彩上色完成。



    鄭竣仲認為,銀樓媽是修習佛法的媽祖,其精神是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的:「銀樓媽指示,只要選擇乾淨的紙張,不論報紙、牛皮紙、金紙都好,任何紙張都行,符合環保目標就好,因為以恭敬的心糊製神尪,才是最重要的。」



    製作手工紙糊神像或神尪,首先必須「開模」,先塑出神尪或神像的形體,再一層一層將紙漿敷上,最後進行「脫胎」。鄭竣仲甚至連「模具」都是以報紙製作,再以批土雕塑完成,展現了環保的獨特工法。

    在校習得工藝技巧 加入巧思讓神尪大變身

    「我做的第一尊泥塑神像就是媽祖,而且還是軟身的!」一般泥塑的神像都不會做軟身,因為神像關節不容易完成,也更顯這尊媽祖神像的特殊性。鄭竣仲過去就讀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學系,希望能在學校習得相關傳統工藝技巧,為傳統信仰的文化盡一份心力,而銀樓媽祖給了他舞台。



    「最主要是大學時,有交趾陶的課程,老師會塑出一個樣子,讓我們依樣畫葫蘆。所以更多時候是靠自己揣摩雕塑的感覺。至於神像怎麼雕塑就是靠自己,以及銀樓媽的夥伴、首腦阿霍、阿PO的鼓勵,才有了各種嘗試。」

    鄭竣仲泥塑地藏法相。

    有了製作神像經驗,恰巧銀樓媽指示要製作一對千順將軍,原本已經有人捐了一對木製的神將頭,卻意外在組裝時破損,經過北港一位師傅的指點,他有了紙糊的念頭。「那對木製的頭成為現成的模具,當時我向阿霍說我可以幫忙做這組神尪,就將各種紙漿層層糊上,最後脫胎成型。」這是鄭竣仲的第一號作品,而後隨著銀樓媽祖的指示,陸陸續續累積作品,誕生了小千順將軍、彌勒、神童、濟公、西遊記人物、耶穌、武財神,以及今年新完成的風獅爺。



    今年最新的風獅爺神尪是大型偶,含替代人力需要動用十名人員操作,完成身體和雙手流暢的動作。「其實原本風獅爺的樣子也不是這樣,是邊製做邊調整。」銀樓媽團隊希望能為風獅爺神尪穿上美麗的衣服,於是以竹條製成特殊的骨架,研發出不同以往的神尪操偶構造。這些工法看似不遵循傳統,但鄭竣仲表示,「有了這些想法的雛型後,我們都會稟報銀樓媽祖,待媽祖同意之後才會真正執行。」如今,銀樓媽祖的神像、神尪製作,以及相關修復,都是由他一手包辦。

    出自鄭竣仲之手的風獅爺。

    帶著虔誠信仰 積累獨一無二的神尪故事

    此外,除了小學時就有想雕塑媽祖神像的念頭,後來又接觸銀樓媽信仰的鄭竣仲,除了神像與神尪的製作,還奉獻了一組「香爐、香擔」供銀樓媽使用至今,香爐的製作是在大學陶藝社團完成的作品,香擔則是他交趾陶課的作品,外型就像是古早時代的老厝,成了每年進香舀取香火的重要法器。



    鄭竣仲巧手之下的神尪,每一回都讓銀樓媽信徒大開眼界,今年還將前往日本瀨戶藝術祭參與公演。鄭竣仲母校日南國中的何佩珊老師也很支持他,多次找他返校講授媽祖文化的座談,他還受邀在今年文博會辦理寒單爺鎮煞掛飾的工作坊。對鄭竣仲來說,每一尊神尪的製作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讓他能夠說出段段讓人為之驚訝的傳奇。





    《銀樓媽參拜資訊》

    銀樓媽祖社辦大媽:北斗鎮四維路36號

    銀樓媽小行宮媽祖精舍:北斗鎮文苑東路82巷40弄3號

    fubobi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