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實現爆發式成長》:求職方向怎麼選?先為自己定價,透過「刻意行動」達標

    2021-09-03 09:00 / 作者 林昕慧

    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那就先幫自己定價



    有個概念叫「角色定位」,根據角色定位,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按照那種人的方式行動。



    不過,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那怎麼辦?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定位自己,那就先幫自己定價,因為你的定價會逼著你找到定位。




    圖片
    知道怎麼定位自己,那就先幫自己定價,因為你的定價會逼著你找到定位。 (圖片來源/Karolina Grabowska,Pexels)




    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力普.科特勒認為:「先有價格,再有產品,而產品是讓價格顯得合理的工具。」這聽起來有點本末倒置,但事實確實如此。



    商業諮詢顧問劉潤在〈先有「價格」,還是先有「產品」〉一文中舉了一個關於房地產的例子。



    你蓋一棟大樓時,你會先定價還是先蓋房子?當然是先定價。因為房子是什麼樣的價位,房子在設計、材料、配套、服務方面的標準就會依據甚至超過那個價位的標準。



    如果在房價一坪九萬元的地方,你要蓋一坪十八萬元的房子,那要怎麼樣才能讓這個一坪十八萬元的價格顯得合理?答案是做與眾不同的高規格設計,比如加上牆體恆溫材料,加上中央暖通空調系統,加上更好的物業保全服務……



    總之,你會想辦法讓這棟房子配得上一坪十八萬元的價格。如果你是先蓋房子再定價,你連要不要加上牆體恆溫材料都不知道。



    個人定位其實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妨先試著幫自己定價。問問自己,你想讓自己值多少錢?或者說,你想賺到多少錢?



    比如你月薪五千元,感覺人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那麼,你可以想想要做什麼、怎麼做才能月薪破萬。在追求月薪破萬的過程中,你會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標。



    我二○一八年創業,在年底展望二○一九年時,我其實不太清楚工作重點是什麼、要怎麼規劃。最後我採取的方式就是先給自己定價,計算二○一九年我要獲得多少收入,然後倒推每個業務創造多少收益,接下來需要什麼樣的人員配置,這種方式其實就是圍繞著定價行動。最後,我的事情做好了,目標也完成了。



    你幫自己定價了沒?



    成本決定價格是因果邏輯,價格決定成本是果因邏輯



    為什麼幫自己定價如此重要?因為我們要遵循果因邏輯,而非因果邏輯。



    因果邏輯就是:我要非常努力,去買書、看書,聽課、學習,精進技能,拚命工作,把「因」做好,期待結果發生(升職、加薪、跳槽)。



    因果邏輯有什麼不好?它不好的地方在於,它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因要把你帶向哪種結果是不受你左右的,它順其自然,它很可能無法實現你想要的結果,它只是實現了因必然導致的結果,這兩者的區別很大。



    比如一個新媒體編輯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努力工作了三年,薪水還是只有五千元?」



    因為這個結果可能是「因」所導致的,你只是排版營運小編,而非寫大稿的編輯,所以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小編的薪水都是五千元;你營運一個瀏覽量只有一、兩千的帳號,而非平均瀏覽幾萬次以上的大號,所以你再怎麼努力,你的薪水也不會變高;你在一個企業做新媒體工作,新媒體部門在這個企業中是非常邊緣的部門,甚至整個部門只有你一個人,所以你再怎麼努力,薪水也只有五千元,甚至,在這個地方工作不會鍛鍊到你真正的能力……



    有些事是註定不會發生的,只是我們經常埋頭苦幹,忘了去想。我們很多願望只是一廂情願,因如果不對,結果必然不對。因此,我們應該追求果因邏輯,並且真正讓這個邏輯指導我們的行為。



    追求果因邏輯就是先確定「果」,再去設計「因」。這不是自然而然甚至是順其自然發生的,而是人為設計的。這樣做的話,你就會走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高效成長之路,這條路本來就應該是被設計出來的,而不是順其自然形成的。




    圖片
    高效成長之路應該是被設計出來的,而不是順其自然形成的。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你確信一年後自己的定價是月薪兩萬元,你就應該拿這個結果反推什麼樣的「因」才會導致這個結果。



    你會突然發現,你有很多地方要改變,因為當下的因必然不會導致那個果。有可能從今天起,你的努力方向變了,你讀書的類型與內容也要變了,你聽的課程也要改變,甚至你結交的朋友都要變,因為你的成長策略改變了。



    因為先有價格,再有產品,而產品是讓價格顯得合理的工具,所以,你要讓自己的定價顯得合理。給自己「定價」,然後推導出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以及一定不能做什麼、不能怎麼做。遵循這樣的果因邏輯,你才會擁有足夠好的市場思維,才會擁有足夠好的成長思維。




    思考

    升級思維的目的是改變行動。

    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如何給兩年後的自己定價?然後回推一下,你現在應該怎麼做,直到兩年後你所定的價格才是合理的價格。




    ※本文經高寶出版社授權刊登 《實現爆發式成長: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抉擇的邏輯思考術,學校、科系、工作、伴侶都適用,讓你一生無敵!》部分章節




    圖片
    《實現爆發式成長》封面。 (圖片提供/高寶出版社)







    林昕慧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