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劉淑惠專欄|從快時尚到綠時尚!一個布業起家的台南產業,如何以環島長征扭轉乾坤

    2020-12-24 12:20 / 作者 劉淑惠

    從企業公民美學,看到地方藝術創生的力量,把夢想放大,92場環台長征旅行,一起發現台灣角落生活的美好,透過對話,設計「品牌台灣」,就是最好的美感教育。


    時尚並非追求潮流,而是尊重自己和地球的價值

    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一個以布業起家的台南在地產業,被天下雜誌形容為第一批海外台商,是冒險番薯戰士,強調「時尚並非追求潮流,而是尊重自己和地球的價值」。



    在企業邁向一甲子過程中,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表示,「我們努力創造真實永續的故事,希望用SDGs中創新和整合的示範,帶給世界更多的力量」,獲獎無數,近期榮獲第十五屆遠見雜誌CSR環境友善組企業楷模獎。



    葉重利指:「因為全球暖化,如何對應氣候變遷,已經成為企業關鍵競爭力,我們是用一種在黎明前趕路的心情,謀求對環境友善,像摸著石頭過河,期望在黎明前看見天光。



    從2018年起,致力於幫助學校兒童、青創返鄉、社區老人,用改造的卡車,搭配專業打版師與志工,展開「舊材新造,布可回收」計畫,全台319鄉鎮,已經走完92場長征,希望透過教育,扶植更多年輕生命,期許台灣能走向設計與品牌之路,讓綠時尚種子,深植人心,彌補土地傷痕,在百年之後,仍具影響力。

    「舊材新造,布可回收」計畫走遍全台319鄉鎮。(圖片來源/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陪伴孩子,讓永續時尚,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環節,成為孩子生命美感的第一哩路。離家是為了回家,看見故鄉,珍惜擁有,最好的在地化,就是孩子日後全球化的軟實力。


    全台第一個專為孩子打造的職人永續循環市集

    在宜蘭,與礁溪長老教會合作,創辦「結果子X小大人市集」,是全台第一個專為孩子,打造的職人永續循環市集,累積友善環境的想法,最後結成果子,變成理想市集。



    「看到政策上青年返鄉創生的困難,我們聚焦於留鄉人力的培養,不斷尋找在別處無法發現的地方特色職人,讓孩子看到在地好榜樣,長大能以故鄉為傲,建立城市內聚的光榮感與魅力感,我們想讓青年光榮回鄉,並且活得下去」,葉重利誠懇地說。



    葉重利說,「活動辦完,把業界的觀點,系統化移植到學校,最後結成豐碩的果子,孩子從過程當中,也可判斷分辨喜好,當作未來職涯參考,提供嘗試錯誤的機會,觀摩別人修正自己,是我們辦小大人市集,很重要的起心動念。」



    長達半年,由上百個職人與志工,陪著五十個小朋友,經營市集,販賣在地農產工藝,孩子需自製布招牌、購物袋、工作圍裙,用專業標準做出質感、招呼生意、比賽獲利,不假手他人,讓美感教育不只是一場園遊會式的火花施放。



    葉重利表示:「我們重新定義學校,翻轉學習模式,改變親師生的角色,讓學習從遊戲開始,從浸染布再生文化開始,認識衣服,珍惜資源,透過綠色消費視角,設計台灣,深化美力,從小紮根,一針一線,縫進美感素養教育,開啟循環時尚DNA,與未來的競爭力。」



    高中生們則用舊衣愛心接力,幫伊甸慢飛天使作70套,生活自理輔助教具,透過回收設計再製修繕,減少有害物質進入生態圈,讓永續共好共善,成為下一代孩子的信仰。葉重利說:「我們鼓勵孩子,做有價值的事情,就要抓到核心氛圍,把細節做好,做出一個讓自己尊敬,也能感動別人的作品,就會很厲害」,擁抱舊衣,就像擁抱母親,每個人都可以是串起永續布循環的國家隊。

    永續布循環市集,帶領大家一同擁抱舊衣,加入愛物惜物的國家隊。(圖片來源/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基金會不只關心孩子教育力,也瞄準目標到青年與老年世代的存在感,並連結其他企業一起為社會盡力。青銀共創,讓青創世代陪伴長輩,建立各種跨域合作的機會,讓布來說故事,深耕心田播種,繼續與快時尚拔一條河,以終為始,懷藏視野,為後代留下純淨的沃土。


    催生了古都文化保存再生的「布料銀行」

    葉重利說:「觀念不是問題,行動才有意義,循環的核心是設計,關鍵是連結人心」, 在嘉義育英里舊衣改造,青銀共創的過程中,設計師與長輩,透過世代對話,尋找話題,在哭笑中回味往事,「雙方認真投入,連上廁所都在聊設計,讓志工超感動。



    鼓勵台南新銳設計師返鄉,以Tainan Redesign概念,發揮Design for all的精神,串聯官田菱角田水雉印象,白河水庫淤泥創生、NG水泥包材,「穿久少丟適度買,回收改造自己來,從布裡來,回布裡去」,讓庫存布為台南說故事,並與工研院共同開發出「機能服飾時尚設計生態系」,催生了古都文化保存再生基金會的「布料銀行」。



    以綠時尚為理念「I Green,We Green」,與奇美博物館、台灣文館等單位跨界合作,從志工工作圍裙、野餐帳篷、文學野餐墊與福袋,處處充滿生機,不停創造感動的記憶亮點。



    走在偉大的航道,通往一條連自己都不知道的盡頭,前方的路,仍是黑暗而陌生,依稀看到曙光進來,「我們還得趕路,站在感動那一邊,聚力而行,從容於心,提煉真情,學習謙卑和從容的款待,在攀登企業社會責任之山的路上,學著欣賞真風景,留住真友情,養育真智慧」,葉重利充滿希望的說。



    (本文稿酬公益捐:財團法人切膚之愛基金會,一起關心失智長輩。)

    更多太報報導

    劉淑惠專欄|走出教室!到菜市場、郊外來場「美感教育小旅行」,點亮學習風景

    劉淑惠專欄|徒步旅行魔術師劉又誠:夢想不一定要大,重要的是開始踏出第一步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