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同「台灣海洋國際論壇」與總統賴清德會面。總統府提供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4月簽署新的備忘錄通告,放寬過去30多年來對政府官員與台灣交流的嚴格限制,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西菲律賓海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菲律賓海軍發言人崔尼代(Roy Vincent Trinidad)近期訪台,成為一大進展。
菲律賓總統府近期公告,除了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之外,其餘政府官員若為經濟、貿易和招商目的,可在使用一般護照、不使用官方頭銜的前提下赴台,但官員事前事後都必須像馬尼拉辦事處與菲律賓外交部報告。
海洋委員會今(7/2)、明(7/3)日舉辦「台灣海洋國際論壇」,現場集結15國的官員、國會議員與專家學者,其中,菲律賓現役海巡與海軍發言人也親自出席,他們雖強調以個人身份前來並發言,但一致表態要直面中共的侵略,並與台灣加強合作。昨(7/1)日他們與「台灣海洋國際論壇」訪問團一同拜會總統賴清德並合影,但總統府新聞稿並沒有公布他們的名字與職稱。
總統賴清德接待「台灣海洋國際論壇」訪問團,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菲律賓海軍發言人崔尼代(Roy Vincent Trinidad)與總統府通訊辦公室前助理部長Michel Andre P. del Rosario都在列。總統府提供
海軍少將、發言人崔尼代擁有超過30年的海洋安全工作經驗,他在論壇分享時首先表示,所有的互動都必須奠基於對於國際法的尊重,他話鋒一轉表示,中共對國際法的蔑視對和平是最大的威脅,菲律賓在西菲律賓海所面臨的情況,只是整個亞太地區海洋秩序被破壞的縮影,台灣、日本、南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與菲律賓都面臨共同威脅。
崔尼代強調菲律賓政府在「防衛外交」上態度非常堅定,海軍、海警、海巡署、漁業署與武裝部隊都積極與各地區相關單位對話,並與歐洲各國展開合作,包括荷蘭、英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等,而他們也多次派遣軍艦來到菲律賓支援,也有來自韓國與澳洲的奧援;菲律賓於2023年與外國進行了3次聯合巡邏,2024年已有10次、2025年至年中預計已經超過10次。
「是時候拆穿中國共產黨的虛張聲勢了。」崔尼代表示,從菲律賓的角度來看,中國的侵擾不再只是模糊的灰色地帶,而是非黑即白的狀況,他們的脅迫、具侵略性的行為已經違法,並同時散播欺騙社會大眾的假訊息,「這次的對抗,是關乎國際法是否存在,是黑白分明的抉擇。」
菲律賓海軍發言人崔尼代(Roy Vincent Trinidad,右)。李佳穎攝
塔瑞耶拉的發言也呼應了崔尼代的說法,他指出外界總以為菲律賓必須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實際上菲律賓不是「中美選邊站」,而是要在「忽視」與「回應」中國侵略之間做出抉擇;東南亞國家在中國侵略時幾乎總是選擇了「忽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南海能如此成功地侵擾灰色地帶。
塔瑞耶拉表示,小馬可仕自2022年當選總統後就承諾「不會將我們的一寸土地拱手讓人」,但每當他選擇「回應」時,就被外界解讀為挑釁、升高衝突或是不顧國家利益;為了壓制中國在南海的侵略行動,菲律賓政府便推動「透明倡議」,意即反制錯假資訊操弄,向國際社會揭露真相,讓人民清楚地看看見中國如何侵犯菲律賓的主權與漁民。
塔瑞耶拉分享,「透明倡議」初期見效,中國海警船開始保持距離,原本集結的中國海上民兵遭曝光後就會離開,但自2024年後,中方首次使用高壓水柱攻擊菲律賓海巡, 對船員與隨行媒體人員的安全構成威脅,中國海警甚至直接衝撞菲律賓船隻。他認為,習近平希望讓東南亞國家畏懼,不要效法菲律賓的「透明倡議」。
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右)與海委會海巡署艦隊分署長黃宣凱(左)。李佳穎攝
發表專題演說的Michel Andre P. del Rosario目前是菲律賓國安會的顧問,他過去曾任職於總統府通訊辦公室擔任助理部長,目前是「資訊、韌性與誠信研究中心(CIRIS)」執行長,他也揭示中國正透過錯誤訊息(disinformation)、誤導訊息(misinformation)與惡意影響(malign influence)分化國家、削弱同盟。這些簡稱為「DMMI」。
Rosario認為,應該建立區域內的資訊分享機制,共同協調海上行動與反資訊戰行動,包括即時分享威脅情報、揭露協同造假網絡,當一國受到攻擊,其他國家若沉默或中立只會壯大侵略者的氣勢,「在這方面,台灣的經驗與創新極具啟發性」,東協、印太與全球各地,應向台灣學習、調整做法,並共同建立可信任的社群。
菲律賓總統府通訊辦公室前助理部長Michel Andre P. del Rosario。李佳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