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劍指中國!菲律賓解除官員訪台禁令 外交人士籲深化經貿觀光互動

    2025-05-18 07:45 / 作者 李佳穎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資料照。路透社
    菲律賓總統府近日發布「總統府第82號備忘錄通告」,宣佈放寬執行逾30年的官員交流限制,除了正副總統、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之外,其他官員可用「普通護照」訪台。外交人士指出,台灣過去並沒有因為禁令而停止交流,解除禁令是劍指中國,台灣可藉經貿交流與觀光旅遊深化雙邊關係。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簽署新的備忘錄通告,除了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之外,其餘政府官員若為經濟、貿易和招商目的,可在使用一般護照、不使用官方頭銜的前提下赴台,但官員事前事後都必須像馬尼拉辦事處與菲律賓外交部報告。

    這項禁令是菲律賓前總統柯拉蓉(Corazon Aquino)於1987年的第313號行政命令,禁止所有菲律賓政府官員訪問台灣或接見台灣官員,不過前外交官羅添宏指出,台菲官員互訪並沒有停歇,最重量級的莫過於1994年前總統李登輝訪問蘇比克灣,並與前總統小羅慕斯(Fidel V. Ramos)會面。
    菲律賓參議員洪迪薇曾於2023年與前總統蔡英文會晤。截自蔡英文IG

    台菲於1975年斷交,但在此之前,菲律賓與中華民國在冷戰體系中都在「反共」陣營,雙邊互動密切。1956年至1965年由老羅慕斯(Narciso Ramos)擔任駐台大使,是史上任期最長的菲律賓駐台大使,對他的兒子小羅慕斯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你所不知道的菲律賓》的作者、資深前外交官羅添宏自1988年起派駐菲律賓達6年,當時就負責承辦李登輝訪問菲律賓一事,他提到當時菲方不斷強調消息不得外流,否則將取消訪問,當時李登輝搭乘專機降落蘇比克灣機場,會晤3小時後就搭乘專機前往印尼,事後才有媒體報導。

    當時,菲律賓外交部說明「菲律賓只是跟台灣進行貿易和經濟關係」,沒有違反「一中原則」,不過羅添宏提及,菲律賓於1994年、1995年的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中提出「會籍普遍化原則」,就是間接呼應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的訴求,這可以說是李登輝當年訪問菲律賓的成果。

    台灣與菲律賓的民間往來密切,台商大量進駐蘇比克灣的自由港園區、雙邊觀光貿易熱絡,不過2013年的「廣大興案」讓台菲關係降到最低點,台灣漁船廣大興號在台菲之間的海域遭到菲律賓海巡署的公務船射擊,在菲律賓向罹難漁民家屬道歉後,雙方關係才逐漸恢復正常。

    菲律賓總統一任6年,不得連選連任,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在執政初期以親中路線著稱,多次公開宣稱要「與美國分手」、轉向中國尋求投資與支持,因此菲國對台政策走低調路線,台菲之間官方互動趨於克制。

    不過,知情人士表示,由於台灣有大批的菲律賓移工,因此國會議員或菲律賓政壇人士仍不時訪問台灣,也為了日後選舉拉票,其中直聘菲律賓移工的義美工廠是許多菲律賓訪團來台的必到之處。菲律賓參議員洪迪薇(Risa Hontiveros)2023年訪台時甚至與前總統蔡英文在官邸會面。

    小馬可仕政府2022年上台後外交走向轉向親美,並因南海局勢緊張而重新考量對台關係,美菲逐漸恢復軍事合作,美日菲峰會也聲明重視台海和平穩定,羅添宏認為,菲律賓政府此刻以白紙黑字解禁官員交流,其實是就南海領土爭議、國內發現越來越多中國間諜而劍指中國。
    2024年5月6日,美國和菲律賓士兵在菲律賓佬沃(Laoag)沿海舉行「肩並肩」聯合軍演。路透社

    國策院執行長郭育仁提到,今年4月至5月間的美菲「肩並肩」軍演是歷來規模最大,日本、韓國、澳洲、法國、英國、波蘭、荷蘭與加拿大等國都派官兵參加演習。根據《馬尼拉時報》報導,菲律賓準備與台灣深化軍事合作,甚至使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常態化。

    郭育仁指出,美國前總統拜登(Biden)末期就逐漸重視巴士海峽的安全空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後並沒有改弦易張,仍持續維持與菲律賓的小多邊關係,因此台灣接下來的外交工作必須深化與菲律賓的關係。

    據了解,在海事合作上,雙邊海軍常年保持交流,海巡上的合作也漸趨浮上檯面,《太報》就曾報導菲律賓海巡人員不時來台受訓,而菲方海巡官員也曾觀摩台灣的相關演習,馬尼拉駐台辦事處的處長及人士也多次參與海巡署的相關活動。

    羅添宏表示,菲律賓的經濟產值在東協國家中表現不俗,若要深化雙邊關係,可以從經貿交流、觀光旅遊著手,可呼應菲方要擴大經貿招商的目標。根據統計,2024年來台的菲律賓旅客近42萬,已經居新南向國家之冠,超越星馬泰,他認為這些交流都能讓台灣與菲律賓之間有更多認識。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