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升溫,台北市將成為激戰區。資料照。「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提供
大罷免將於7月26日在全台24個選區同步投票,罷團最後階段奮力催票,因攸關藍委未來政治仕途,不論罷方、反罷方都要催出最多選票。北市選情升溫,立委徐巧芯、王鴻薇因爭議大,不僅拉抬罷免方投票意願,也激起反罷方動員,投票率恐大幅攀升,雙方恐進入激烈票數對決;反觀非都會區動員困難,「25%同意票門檻」恐成為罷免成敗的關鍵變數。
大罷免最後關頭,各地罷團陸空戰齊發,車掃、站路口、市場掃街短兵相接,除各地罷團中小型造勢不斷,民進黨中央、反共護台聯盟分別於24日在凱道、25日在青島東路,舉辦全台罷團大造勢。罷團內部評估,台東黃建賓、桃園牛煦庭、新北葉元之,選區結構較有利,不過據了解,台東罷免氛圍相對較冷,力拚拉高投票率。至於台北徐巧芯、王鴻薇、台中羅廷瑋列為重點目標,已加強最後階段攻勢。
此外,新北廖先翔、桃園涂權吉、台中廖偉翔也遭鎖定,在一票拉一票的推動下,有機會擴大罷免勝利機會。另外,新竹鄭正鈐、雲林丁學忠則是觀察指標選區,若投票率衝高,兩人都面臨激戰危機。至於大罷免「頭號標靶」、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不容易撼動,有賴「外漂族」奧援,目前726當日至花蓮的車票幾乎完售,只剩最早的一班,由於花蓮兩大票倉位於花蓮市、吉安鄉,罷團前幾週集中在市區,而吉安鄉為傅崐萁地盤,先前申請路權一度被刁難,最後一週罷團集中兵力決戰吉安鄉。
黨內人士表示,本次大罷免24選區同日投票,投票率可能比預期高,但多為藍營優勢選區,罷、反雙方「一來一回」票數恐相互抵銷。
另名黨內人士推估,大罷免投票率會低於大選投票,「當然仇恨值高的地區投票率會更高」,不過前立委陳柏惟罷免案可作為指標,當年即便政治張力極高,最終投票率也僅達51.72%,足見罷免動員難度之大。
罷團人士亦指出,時任高雄市議員的黃捷罷免案被視為成功防守案例,但事實上反罷方的動員極為困難,要超過25%門檻也並不容易,目前僅有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不同意票達投票人總數的26%,但726大罷免決戰氛圍下,國民黨確實「有機會」催出更多不同意票。
罷團人士預估,台北市將會是激戰區,雙方戰況膠著,雙方將以最終票數一較高下。
反觀台北以外的選區,雙方陣營普遍面臨動員困境。以上週落幕的南投議員陳玉鈴罷免案為例,國民黨在非選舉期間的組織動員顯得相當吃力,對罷團而言,這代表潛在優勢。有綠營人士直言,「挺藍選民意興闌珊、事不關己,難道會這麼認真投票?」
事實上,無論罷方或反罷方,在非都會區催票都不容易,像是台東黃建賓、桃園涂權吉、雲林丁學忠等選區皆面臨類似挑戰,但也意味著只要罷方能順利突破25%門檻,反罷方將難以有效防守。這場橫跨24選區的罷免大戰,不僅牽動朝野氣勢,更是動員實力的大型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