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分析/藍白修法、人事杯葛!憲法法庭癱瘓10個月 大法官有機會出手「拆彈」?

    2025-09-20 07:10 / 作者 侯柏青
    大法官呂太郎(左起)、審判長謝銘洋及大法官楊惠欽。資料照。李政龍攝
    藍白立委去年底合力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左手拉高大法官做成判決或暫時處分的門檻,右手兩度封殺總統提出的人選,導致憲法法庭運作癱瘓。值得注意的是,憲法法庭已受理綠委提出的釋憲案,大法官呂太郎又在不同意見書中直指應審理《憲訴法》,若無解釋空間應宣告違憲,這份不同意見書更有3名大法官加入,種種跡象是否代表大法官有意出手「拆彈」?引起法界重視。

    憲法法庭共有15名大法官,包括前司法正副院長許宗力、蔡炯燉在內的7名大法官於去年10/30任期屆滿後卸任。憲法法庭只剩8名大法官。

    不過,藍白立委去年12/20合力通過《憲訴法》修正案,明定在判決時,除了另有規定外,應經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而且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10人,做成違憲宣告時,同意人數不得低於9人,直接拉高大法官評決時的人數門檻。

    這樣的修法,也讓僅存8名大法官的憲法法庭,根本達不到違憲宣告的同意門檻(9人),也不可能做出任何判決。唯一的解救途徑是通過足額的大法官,但總統賴清德兩度提名包含正副院長在內的大法官人選,均遭無差別封殺。

    大法官呂太郎開砲引重視。資料照。陳品佑攝


    憲法法庭曾召開憲訴法說明會。資料照。李政龍攝


    51名綠委認為三讀程序有疑慮,今年初到憲法法庭遞狀,針對《憲訴法》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憲法法庭今年5月12日曾召開說明會,還小心翼翼的強調,評決受理不在新法施行的範圍。立法院指定的藍白立委代表和綠營代表在法庭上激辯。憲法法庭2天後旋即同意受理,但4個月過去仍無下文,未來究竟能否開庭或做出判決,目前仍沒有定論。

    實際上,自《憲訴法》新法上路以後,憲法法庭已經整整停擺10個月,無法做出任何判決,只能做不受理裁定,目前有高達360件的聲請案被束之高閣,其中9成是人民聲請,已實質影響民眾的法律權益。民團近日更疾呼,憲法法庭應自行速審《憲訴法》,以化解憲政僵局。

    憲法法庭今天針對一起雲林地院法官聲請的偽造有價證券案,做出不受理裁定,曾擔任司法院秘書長的大法官呂太郎終於忍不住開砲了,他提出不同意見書,直指立院無權制定《憲訴法》封鎖大法官行使職權。

    呂太郎主張,不能依《憲法》第82條規定「司法院的組織,以法律定之」,就逕自推論出大法官行使職權,必須以法律定之的結論。他還乾脆在意見書上提出解決之道,他直言,《憲訴法》的規定若導致封鎖或阻礙大法官行使職權,大法官根本不應該受到拘束。

    他認為,如果法律內容「有所不足」,無法貫徹大法官解釋《憲法》職權,大法官就應該加以補充,由此貫徹《憲法》意旨。若法律規定互相衝突或矛盾,如果還有解釋空間,大法官就應作成有助於憲法法庭運作的解釋,若已經沒有解釋空間,大法官應宣告牴觸《憲法》而停止適用,並依照《憲法》解釋法理,以解釋補充程序規範。

    呂太郎主張,假如大法官們不這麼做,將造成一種現象,就是立法機關可以透過制定或修正不符合《憲法》的《憲訴法》,封鎖或阻礙大法官職權的行使,等於是掏空大法官的《憲法》解釋權,更擺脫《憲法》對立法院議決的一切法律案(含預算案)的控制。

    他解釋,此舉會造成一個嚴重後果,就是《憲法》喪失最高法位階性,也將間接導致立院通過的法律,竟然可居於「實質上最高法位階」的下場。

    呂太郎的這份不同意見書,直接點出立法院制定的法律不能凌駕《憲法》,身為《憲法》代言人的大法官也不必然會受到《憲訴法》的拘束,其中存在突圍空間。這份不同意見書共有現任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大法官陳忠五和尤伯祥3人加入,至少代表大法官的半數意見。

    而這份充滿火力的不同意見書出爐後,大法官是否會趁勢出手宣告《憲訴法》違憲,直接解決憲法法庭運作幾乎停擺的問題,法界都在等著看。

    綠委柯建銘代表聲請人出席公開說明會。資料照。李政龍攝


    立委黃國昌曾代表立院出席公開說明會。資料照。李政龍攝
    侯柏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