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3年間舉辦國際法官協會年會。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國際法官協會於今年10月計畫亞塞拜然共和國巴庫辦年會,中華民國法官協會6名法官代表原本要出席,卻未獲主辦國核發簽證及入境許可,團長法官林伊倫飛抵巴庫,海關主張「One China Policy」(一個中國)禁入境並遣返。其實,去年9月底,檢察總長邢泰釗也曾率隊赴當地參加國際檢察官年會,還接受司法單位高規格對待,中國因素發威,院檢時隔一年兩樣情。
國際法官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Judges,簡稱IAJ)成立於1953年,為國際性法官組織,要擔任會員必須經由「中央會議」同意,目前會員均為各國法官團體組成,分別為「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及「亞太」等四大區。
根據《世界法官憲章》,IAJ應確保所有會員國司法代表的平等參與權,不受政治壓力影響。 而中國迄今並非會員國。
前總統蔡英文曾親自參加2023年在台灣舉辦的國際法官協會年會。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台灣舉辦2023年國際法官協會年會。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助力!國際法官協會2年前台灣開會成為IAJ會員國的意義非凡,前總統蔡英文任內,政府也曾編列預算贊助活動。
IAJ於2023年在台灣舉行「第65屆年會暨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讀法律出身的蔡英文還親自到場致詞,時任司法院長許宗力、外交部次長李淳、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國際法官協會理事長José Igreja Matos、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理事長沈方維等人,也都出席該項活動。
沈方維當時將會旗遞交給南非法官協會代表,氣氛融洽而感動。南非去(2024)年舉行國際法官會議,我方亦順利參加,不料今年卻被「中國因素」掣肘打壓。
司法界人士分析,亞塞拜然原本就親中,而該國總統阿里耶夫(Ilham Aliyev)今年4/22到4/24訪問中國並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顯示兩國關係更加緊密。雙方在4/23發表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擺明遵奉「一中原則」,成為此案導火線,法官協會正巧淪為外交困境的嘴上肉。
據了解,法官協會原本預定指派6名法官赴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出席年會,由高院法官林伊倫擔任團長,原本主辦方信誓旦旦表示將協助辦理簽證及入境事宜,落實IAJ「包容與平等參與」原則,法官協會卻遲遲未獲通知,今年9月,法官協會透過國際法官協會羅馬秘書處確認狀況,依然沒有下文。
據了解,5名法官代表緊急取消機票,而團長林伊倫選擇從杜拜轉機到巴庫,希望排除萬難爭取入境開會,不過海關卻喊出「One China Policy」(一中政策),但法官依然不放棄繼續協商,最終鎩羽而歸,只得搭乘原機遣返杜拜。
雖然主辦方並未交代背後真正的理由,但根據種種跡證,背後和「一中政策」應該脫離不了關係。
雖然遭逢困境,但法官協會拒絕放棄發聲機會,火速商請與我國友好的捷克法官協會代表,代我方在會議上發表聲明,慷慨激昂的抗議「若我們連自身會員國的權益與尊嚴都無法維護,又如何能有說服力地為全球的人權、正義與民主發聲?」而與我國友好的會員國也加入聲援。
檢察官協會理事長、檢察總長邢泰釗去年曾赴亞塞拜然參加國際檢察官會議,圖為IAP第29屆年會現場。翻攝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檢察官協會去年赴亞塞拜然正常開會其實,我國近年來推展司法外交的案例十分成功,檢察官協會、法官協會及女法官協會在國際組織表現極佳。法官協會今年遭逢攔阻,但就在去(2024)年幾乎同一時間,檢察官協會卻成功踏入亞塞拜然。
檢察官協會理事長、檢察總長邢泰釗去年9/29到10/4間,曾赴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參加國際檢察官會議第29屆年會,包括邢泰釗、法務部國兩司長孟玉梅、高檢署主任檢察官鄭鑫宏、最高檢察署檢察官張安箴及台中地檢署檢察官張時嘉在內的10名檢察官,浩浩蕩蕩出席會議。
檢協會受到亞塞拜然司法單位的高規格接待,去年,我國檢察官張時嘉檢察官因偵破多起跨國詐騙案表現優異,在該次年會獲得國際檢察官協會頒發「特別貢獻獎」。邢泰釗等一行人還參觀位於巴庫市的納里馬諾夫地檢署,另由亞塞拜然副檢察總長Elma Jamalov陪同,參訪亞塞拜然最高檢察署並舉行座談。
外交之路瞬息萬變,僅僅經過一年,院檢經歷大不同。不過,這條司法外交之路,不只是法官協會遭遇過阻礙,其實,女法官協會也曾經遇上過。
檢察官協會理事長、檢察總長邢泰釗去年曾赴亞塞拜然參加國際檢察官會議,圖為參訪亞塞拜然最高檢察署。翻攝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檢察官協會理事長、檢察總長邢泰釗去年曾赴亞塞拜然參加國際檢察官會議,圖為參訪亞塞拜然最高檢察署圖書室。翻攝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檢察官協會理事長、檢察總長邢泰釗去年曾赴亞塞拜然參加國際檢察官會議,圖為亞塞拜然最高檢察署檔案室。翻攝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檢察官協會理事長、檢察總長邢泰釗去年曾赴亞塞拜然參加國際檢察官會議,圖為最高檢察署偵查設備室。翻攝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女法官協會也曾被「取消簽證」我國的女法官協會也是國際女法官協會的會員國,有8名女法官報名參加2023年5月9日到5月14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Marrakesh)舉辦的國際女法官協會第16屆雙年會,當年4/21,摩洛哥駐日代表處順利核發8名法官簽證。
沒料到,有7名法官竟在簽證獲准後12小時內「無預警」遭取消簽證,在臨行前,連最後1名法官(報告人)的簽證也在4/27被無故取消。
當年,女法官協會和國際女法官協會請求主辦方說明原因,但均無下文,幾經折衝後,主辦方與談人法官文家倩以「視訊」方式進行報告,並由庭長李莉苓及主任檢察官陳文琪以視訊方式與會。
國際女法官協會於同年6/19回函我方,正式針對無法出席一事道歉,該協會認為和維護國際會員平等的核心價值不符。時任理事長Susan Glazebrook在摩洛哥會議上公開承認違反義務,表示毫無保留的道歉並將登載在下期電子報。
該協會理事會也做出處置,除決議免除女法官協會1年會費,也嚴正要求下次雙年會主辦國南非女法官協會「取得有關當局的書面保證」,確保不會再重演摩洛哥簽證事件。
我國的司法外交之路,近年來在國際上頻頻展露頭角,但在「中國因素」的發威下,未來顯然得在風雨飄搖中步步為營,才能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