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電纜示意圖。翻攝自NTT World Engineering Marine官網
由歐洲多國國會議員組成的「福爾摩沙俱樂部(the Formosa Club)」昨(10/27)日起在台灣舉辦第2屆年會,今(10/28)日則舉辦「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斯洛伐克前國防部長納德(Jaroslav Naď)示警,海纜破壞將影響美歐之間的情報與軍事通信,在軍事上恐癱瘓整個聯盟的協同行動。
歐洲議會議員柯理和(Rihards Kols)在致詞時指出,全球每年約有150至200起海纜毀損案件,多半是天災或意外所致,但光是去(2024)年,就記錄到46起相關事件,為10年來最高,且具戰略影響或可疑關聯的案例明顯增加,尤其是在紅海、波羅的海與台灣周邊這些戰略競爭核心地帶。
柯理和來自拉脫維亞,他舉例,波羅的海自2023年至2025年間共發生12起影響能源與通訊海纜的蓄意破壞事件;其中一起案例是去年連接芬蘭與瑞典、立陶宛與德國的通訊電纜遭破壞,而立陶宛3分之1的網路在短短數小時內中斷,調查後發現,起因於商船拖錨。
柯理和另外提到,這不只發生在歐洲,紅海地區在2024年初也有3條主要電纜遭到切斷,影響亞洲、非洲與中東之間的通訊傳輸,如今當地仍有14條現行電纜、6條規劃中電纜,連結著各大洲,而「這些事件絕非偶然,而是在測試我們的底線與容忍度。」
納德指出,一旦電纜遭到破壞,指揮官將失去情勢掌握能力,戰時無法即時取得關鍵情報,影響部隊行動;接著聯盟協作也會減弱,北約與歐盟的行動依賴同步的資料共享;再者是遭受到欺騙的風險增加,因為敵方可能攔截或竄改訊息,導致誤判,最嚴重的是控制整個網絡。
納德示警,目前北約內部流傳的一種威脅情境是俄羅斯潛艇可能準備在大西洋上切斷未列管電纜,同時破壞其他國際水域的海底管線,由於美歐之間超過9成的通訊都經由海底電纜進行,這將對歐洲與北約的防禦能力造成嚴重衝擊,「事實上,俄羅斯具備這樣的能力。」
納德憂心忡忡表示,有時要點名某些國家並不容易,但目前已能清楚看到俄羅斯船艦與人員的能力,就沒有理由不說出「俄羅斯」正在波羅的海或歐洲其他地區製造問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中國在台海的作為。」
納德認為,在軍事上必須持續監控海纜行經的海域,在高風險時期部署海軍護航,同時也要強化與備援軍事通信網,不應完全依賴商用路線,盡可能投資專用軍用光纖,建立快速維修與法律應變機制。他強調這一切都仰賴「公私合作」與「軍民協調」。
柯理和在會後記者會也強調,這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主權」與「戰略穩定」的問題,歐盟今(2025)年初啟動了斥資超過5億歐元(約新台幣178億元)的「海底電纜安全行動計畫」,並研議成立「海洋聯盟」(Union of the Seas),盼可賦予歐洲國家在波羅的海、北海與地中海執行國內法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