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CIP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場,歷經強烈颱風掃蕩,風機依舊完好無損的豎立在海上。廖瑞祥攝
《太報》今(8/17)專題報導台灣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卻遇上全球開發成本飆漲的市場亂流,導致第3階段風電開發前景蒙塵,加上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還被開發商告上WTO,讓業者擔憂數千億元投資是否會成為能源政策上最大爛尾樓;對此,經濟部能源署回應,將朝降低開發成本、引導本土資金參與及活絡綠電市場交易等方向,協助業者克服挑戰。
台灣2010年代開始發展離岸風電,直到2017年引進歐洲離岸風電開發巨擘經驗,克服各項困難後,終於看到風力發電機轉動。如今離岸風電邁向第3階段區塊開發,卻遇上全球開發成本飆漲的市場亂流,市場盛傳3-1期只剩下CIP的渢妙一期「還在喘氣」,其餘全已暫停。
此外,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還被歐系開發商以造成不公平競爭一狀告上WTO,已落實投資的業者更擔憂,數千億元投資會否變成能源政策上的最大爛尾樓。
對此,經濟部能源署回應,面對國際離岸風電開發環境變動,如俄烏戰爭導致通膨及供應鏈成本上升等開發成本高漲客觀情勢,經濟部能源署將朝降低開發成本、引導本土資金參與及活絡綠電市場交易等方向協助業者克服相關挑戰。
能源署指出,就在地開發成本檢討一節,經濟部能源署已就政府規費提供彈性作法,如台電公司綠電轉供費用、逐步檢討產業關聯性相關機制,並與相關部會持續協商降低或緩收政府規費(如碼頭租金費用等)。
另外,在在引導本土資金參與離岸風電建設部分,能源署已協調相關部會鬆綁相關法規及機制,引導本土資金參與離岸風電產業,不僅可降低離岸風電資金成本及建立本國離岸風電融資專業能量。
能源署提到,在活絡綠電市場交易作法方面,已分別建立綠電融資信保機制、離岸風電泛官股售電公司等相關作法,後續也會建立泛官股統購分銷平台(公司)等相關作法,協助個別製造產業採購及整體購置離岸風電電能並分售至個別製造業,有效媒合購電者及開發商溝通相關綠電交易。
能源署指出,為提供業者充裕時間與供應商、CPPA業者溝通協調,已通案給予業者1年併網彈性時間;而台灣在外在環境考驗下,持續推動離岸風電建設,目前風電設置已達360座,設置容量達2.93GW以上,全球排名第7位,成為全球少數離岸風電突破2GW的國家,經濟部能源署持續與相關業者合作,齊心協力推動台灣離岸風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