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澤電廠雙循環機組。吳馥馨攝
迎接生成式AI來臨的超耗電時代,科技巨擘比爾蓋茲只看好2種能源,其一是新一代小型核反應器(SMR),另一項就是地熱發電。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地熱資源豐沛,是挖掘地熱電廠的好地方,且地熱可以24小時源源不絕穩定發電,避免風電、光電的間歇性,已是二次能源轉型的關鍵戰略。
為此,經濟部訂出
2025年地熱電廠裝置容量20MW的短期目標;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日前則喊出,
力拚2027年或2028年後地熱發電能達1GW的目標;而經濟部長郭智輝則援引地礦中心報告,認為
全台地熱發電約有40GW的蘊藏量。不過,結元能源副總林銘祥則指出,
目前地熱發電技術發展已成熟,但對業者而言,土地取得、行政程序冗長才是最大挑戰;他並期盼政府能夠規劃「地熱專區」,加上中油、台電探勘後釋出地熱能訊息,提高民間業者投入的成功機率,而不是把成本壓在民間開發業者的肩上。
結元能源公司副總林銘祥。吳馥馨
對此,能源署表示,過去各縣市申請地熱程序不同,而且為了取得土地使用許可,涉及財政部國產署國有非公用土地申請,以及原住民傳統領域使用許可花費許多時間。因此,
2023年6月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新增地熱專章,今年5月也公告「地熱能探勘與開發許可及管理辦法」,加速行政程序。今年9月再成立「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不再讓業者申請文件在各個中央機關及地方政府之間「流浪」。
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表示,有關業者反映國有土地申請使用權耗時5年,主因私人申請國有土地進行營業活動有其困難,尤其地熱開發在國有地上從事商業營利活動20年以上,難免有所顧忌,如今由經濟部出面整合,藉由公部門對接協調,國產署也較為安心。同樣的,原住民傳統領域保留區的土地使用許可,若由經濟部出面,也較能提升部落對其信賴程度。
「改由中央統一辦理聯合審查,以後不會再發生業者單打獨鬥,或不斷向各個單位說明的問題。」李君禮說。鳩之澤溫泉公園民眾煮食雞蛋。吳馥馨攝
鳩之澤溫泉公園民眾煮食雞蛋。吳馥馨攝
至於業者建議政府開闢「地熱專區」,李君禮說明,有別於美國、印尼等國家因地廣人稀,
台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寶貴,匡列一大塊土地設置「地熱專區」有其挑戰性。如今已有經濟部出面統一行政流程,業者按程序向國產署申請承租國有非公土地即可。
此外,為了鼓勵各地方政府投入地熱開發,
能源署也提供地方政府每年1案、上限300萬元的招商獎勵金,目前已通過撥給台東縣政府一案;台東縣也有第2案待下年度申請。
至於業者,
原本可享每案最高50%及1億元的探勘獎勵,為降低業者前期探勘財務風險,也改由分4期撥款,簽約可得10%、取得探勘許可10%、完成探勘產測30%、取得電業執照或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登記文件50%,讓業者資金運用更具彈性。
四磺子坪先導電廠大門。吳馥馨攝
仁澤電廠生產井。吳馥馨攝
仁澤電廠回注井。吳馥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