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就連30年以上老屋也高達516萬戶,呈現人屋雙老。資料照
改善人屋雙老問題,內政部於新春伊始提出「老屋延壽」計畫草案,補助範圍與現行部分措施相似,且經費和機制有待討論,被外界質疑是急就章。專家憂心,老屋整建涉及到地段、社區住戶等相關先天條件,回顧先前相關政策,即便補助再高也乏人問津,建議可採半強制性措施並串接相關政策,多管齊下,才能收政策期待之效。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建物有526萬戶,其中4到5樓的老舊公寓就有113.5萬戶。資料照
新春伊始,內政部便再度拋出「老屋延壽」計畫草案,次長董建宏說明,初步規劃適用屋齡超過30年、4至6層樓集合住宅,且耐震初評結果危險度分數R值小於45,即無重大耐震疑慮者,不只以往的公共區域,本次將室內空間納入補助範圍,而補助對象包括管委會、比照危老的全體同意的所有權人。
至於補助經費,國土署署長吳欣修強調,由於補助範圍分為公共區域和室內空間兩大項,沒有設定金額上限,採取套餐式選配模式,住戶可依照需求來選擇各種項目,包括政策整合、行政程序簡化、資金挹注等,並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專業輔導團隊,可提高民眾的申請意願,預計需要1到2年的時間。
內政部的大動作要改善人屋雙老問題,備受外界關注,然而,目前僅是草案階段,似乎並無更具體的方案,且現行措施如建築物維護和整建,已在現有的《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之內,草案出爐後,有部分內容頗為相似,是否為新瓶裝舊酒,令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新春伊始,內政部力推老屋延壽計畫,但內容還尚待凝聚共識,讓外界霧裡看花。太報製表
都更條例已有「維整」 誘因不足讓業者、民眾無意願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在多數人的印象中,都更或危老都是「重建」為主,但在都更條例當中,「維護」和「 整建 」也是方式之一,尤其是整建,因建築物老舊或設備不足等,需要進行改建、修建建物的結構或增加相關設施等,像政府近年來力推的老舊公寓加裝電梯的措施,就屬於「整建」。
陳定中分析,
目前進行「維護」和「 整建 」的案例極少,都是以重建為大宗,差別在於容積獎勵,業者可透過高額容積獎勵,再重建後增加供給量,在市場上有銷售的空間,反觀維護或整修,只是讓房屋有良好的維護,且提高使用年限,誘因相對較小,不僅業者投入意願低,就連住戶本身恐怕也擔心不便,使得相關案例微乎其微。
以老舊公寓設置電梯為例,陳定中指出,依照台北市的規定,要6層樓以下,且作為住宅使用比例達全棟1/2的無電梯集合住宅,還要超過一半的所有權人同意申請,若以4到5層樓的公寓來看,若1、2樓住戶反對,加上經費不足,使得申請並不踴躍,一年能有十多件就很不錯。
曾經申請北市類似整建補助未成的居民則指出,即使有熱心人力推動,一開始大家都高度興趣,但老公寓1樓常見有外推既存違建,或屋前大片共有地早就被人占用等,不見得想「犧牲」、「讓出」一點空間,作為加裝電梯或增強抗震所用,老鄰居也因此大傷感情,且通常在最後關頭投票未過。
老舊公寓設置電梯推行多年,由於同意比例加上經費問題,推動十分有限。資料照
老屋「先天條件」決定申請強度 管委會是助力或阻力待觀察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認為,觀察計畫草案的立意良善,若回顧相關的補助,如老舊公寓電梯、耐震能力評估或耐震補強等相關補助,即便提高補助金額,申請的狀況仍不踴躍;而本次計畫雖加碼補助室內空間,還有套餐式選配,但在補助額度尚未明朗的情況下,民眾仍會有所遲疑。
陳炳辰觀察,計畫鎖定的30年老舊公寓,
必須要有先天條件,恐怕推動會比較容易,一是位於蛋黃區的社區、二是該社區並無都更規劃、三是住戶多為高資產族群且對社區有相當程度的向心力,具備這幾個條件的公寓,才有可能申請補助。
他說明,
若是投資客多、等待都更整合,且所有權人未居住在該處的老舊社區,多數住戶不太願意去申請補助,誘因並不足夠;而
位於蛋白區的地段,則因房產價值性偏低,多數住戶的資產實力一般,平日忙於生計,沒有太多的精神去處理,況且
在非全額補助下,意味著住戶還要掏錢,更無誘因。
政府希望透過管委會來推動,但管委會糾紛頻頻登上新聞版面,陳炳辰表示,
社區管委會能否正常運作,與住戶的向心力和素質有關,許多社區內部複雜度高,或因未出租戶較多,即便有民眾想申請,恐怕得先通過管委會那一關,加上許多住在社區大樓的民眾,都見識過管委會擺爛不處理的態度,要結合管委會來進行,恐怕效果有限。
政府宣示重建非唯一選項 政策或可多管齊下陳定中認為,政府提出延壽計畫仍有正面因素,重新宣示老屋不只有重建選項,還有維護和整建的選項,如能夠落實,不僅能活化老屋,相較於重建的成本較小,也符合淨零碳排的概念,有機會釋出更多空間提供出租或其他使用。
不過,陳定中也建議,相關政策可相互串聯、應用,如近年來地震頻繁,
許多房屋因此受到損害,需要申請耐震能力評估或耐震補強補助等,可藉此採取半強制性措施,發函給管委會改善的同時,一併提供方案,要求受損大樓進行整建,若能多管齊下、加速推動,真正提升建物安全並改善居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