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德商信心調查出爐:滿意度5年最低、長線仍維持樂觀 關切能源、進口限制議題

    2025-02-21 10:38 / 作者 財經中心
    德國經濟辦事處今日發表《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德國企業仍樂觀看待台灣經濟!能源供應、進口限制成關切重點。德經處提供
    德國經濟辦事處今(20)日發布《2024/2025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儘管整體商業滿意度降至近5年來最低點(57.9%),但仍有超過六成(62.8%)的企業達成業務目標,較去年上升近10個百分點,大多數在台德商已從2023年的挑戰中恢復,並迎來正向發展。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蘭依樺博士表示,雖然企業在標案程序、能源供應與進口限制等方面仍面臨挑戰,但若能有效改善,將有助吸引更多德國企業深耕台灣。

    在今日的經濟展望會議上,蘭依樺將《2024/2025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遞交給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司長張銘斌,期待透過與台灣政府的建設性對話,共同克服挑戰,營造優良的商業環境。此外,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也出席活動,德國外貿與投資處台灣處長毛育恩則針對2025年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專題簡報。

    德經處處長蘭依樺(左)將《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遞交給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司長張銘斌,期待透過與台灣政府的建設性對話。德經處提供


    調查也顯示,2024年年營收突破10億元的企業數量顯著增加,38.4%的企業實現稅前息前利潤(EBIT)成長,而EBIT下降的企業比例則從2023年的近50%大幅降至25.7%。這顯示德商在台的經營環境雖具挑戰,但仍具備穩健發展潛力。

    《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統計圖表


    蘭依樺表示,德國企業在2024年的表現有所改善,未來展望樂觀,許多企業計劃進一步投資台灣並對成長前景充滿信心。隨著市場需求回升,企業業績穩步增長,顯示台灣仍是德國企業重要的亞洲市場。

    能源供應成為企業關注焦點 標案程序與進口限制帶來挑戰

    根據《2024/2025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經濟成長(63.2%)、全球經濟成長(59.3%)以及兩岸關係(55.8%)仍是在台德商最關注的外部挑戰。

    《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指出德國企業樂觀看待台灣經濟 逾六成企業業績達標!能源供應、進口限制成關切重點。德經處提供


    此外,如標案程序與進口限制也影響企業營運。參與標案的企業中50%表示需處理重複性文件,37.5%對於標案評選標準不明確感到困擾。另一方面,26.3%的企業將進口限制視為目前最大的法規挑戰,顯示企業在貿易與市場進入方面仍需面對諸多不確定性。

    至於能源供應穩定性也成為企業關切的重要議題。報告指出,57.9%的企業擔憂未來能源供應的穩定性,並建議透過分散能源來源、建立強韌的備用系統及增加對再生能源的投資來降低風險。48.4%的企業更呼籲政府加強能源供應與電網的韌性,以確保未來商業活動的穩定發展。

    德國企業投資意願降低 仍看好台灣長期發展

    調查報告也顯示,2024年願意在未來兩年內投資台灣的德商比例為39.6%,較前一年的歷史高點(近50%)下降,趨於正常水準。同時,選擇不投資的企業比例首次超過投資企業(41.7%),為2017年以來首見。

    影響投資意願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前景低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政治風險。然而,儘管投資意願有所下降,員工發展與教育訓練(63.2%)與銷售、行銷、業務拓展(55.3%)仍是企業最關注的投資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影響評估有所調整。雖然仍具影響力,但相較於過往,其對企業投資決策的影響已減弱。2024年供應鏈中斷問題有所緩解,對未來影響的預測下降9個百分點至31.2%,顯示企業對於供應鏈穩定性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德國經濟辦事處20日發布《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並也邀請多位德商企業代表與會。德經處提供


    過半數企業預期2025年持續增長

    儘管面臨挑戰,德國企業對台灣的長期經濟發展仍抱持樂觀態度。51.6%的企業預期2025年台灣經濟將進一步改善,較去年成長5.7個百分點。此外,62.4%的企業預期本地業務在2025年將有所擴張,三分之一的企業則計畫擴增員工人數。這反映出台灣的市場環境仍具吸引力,並有助於企業持續拓展業務。

    (2/21 10:30更新照片)
    財經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