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關稅暫緩期將屆 KPMG分析川普政策偏向強硬

    2025-07-02 19:16 / 作者 吳馥馨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屆滿。美聯社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在7月9日屆滿,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副營運長丁傳倫今(2)日表示,根據目前美國總統川普的公開聲明,尚未顯示有意延長暫緩期,顯示政策仍走向仍偏向強硬。雖然對等關稅在美國內部的合法性仍具爭議,法院也初步裁定其違法,但上訴期間仍可繼續實施,使全球經濟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今天共同舉辦「2025玉山安侯論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剖析」。

    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半導體產業高度複雜且仰賴精細分工與跨國合作,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關鍵角色,必須在變局中掌握優勢、風險中尋找機會。根據KPMG《2025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指出,企業未來三年最大挑戰包括屬地主義、關稅策略以及人才風險。因此,企業在面對技術出口管制、區域化生產佈局、短鏈發展與經貿政策不確定性時,更需要具備高度的韌性與前瞻性。

    丁傳倫指出,對等關稅緩衝期即將於下周結束,但根據川普目前的公開聲明,尚未顯示有意延長暫緩期,顯示政策仍走向仍偏向強硬。但對等關稅在美國內部的合法性仍具爭議,雖然法院初步裁定其違法,但上訴期間仍可繼續實施,使全球經濟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

    丁傳倫說明,在政策不確定性升高、成本壓力加劇與合規挑戰日益複雜的情況下,企業已開始積極調整策略,包括改變採購模式、重新與供應商談判合約條款,並導入AI與數位科技解決方案,以識別潛在風險、提升供應鏈透明度與彈性。

    在全球經貿秩序重組與貨幣戰爭升溫的雙重壓力下,台灣產業正積極重塑布局,以因應新美元霸權與全球供應鏈重構所帶來的挑戰。商業周刊總主筆呂國禎指出,美國正透過「大而美法案」、「穩定幣法案」與比特幣政策,積極建構以美元為核心的數位資產經濟體系,企圖在去全球化與去美元化的對抗中,重建其金融與製造優勢。此一變局不僅改寫全球資本流向,也對台灣製造業提出全新挑戰。

    呂國禎說明,儘管美國製造成本遠高於台灣,但仍有企業選擇赴美設廠,透過組團聯盟降低門檻、加速布局。這不僅是供應鏈轉移,更是對新貿易規則的積極回應與生存策略。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