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示意圖。本報繪製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日前宣布入股OpenAI,引發全球熱議,事實上,輝達投資AI發展遠不只在科技業,還進入醫藥領域。一家專注打造AI新藥研發平台的新創Iambic Therapeutics,就是被黃仁勳看好的標的之一。今年12月Iambic執行長米勒(Tom Miller)將來台在「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MedTex 2025),動向引發各界關注。
2019年成立的Iambic,結合物理學與AI,開發出兩大獨家技術平台,其一是NeuralPLexer,能預測人體蛋白質和藥物分子在三度空間中如何互動;另一平台Enchant,則整合分子特性和臨床數據,能預測新藥的臨床效果。
這些技術的精確度超越主要競爭者Google DeepMind的AlphaFold 3及TxGemma模型,能縮短藥物實驗時間、降低失敗機率。Iambic已據此設計出小分子抗癌藥,僅2年就進入臨床一期,相較之下,業界AI新藥進入臨床平均需要5年。
Iambic能寫下AI研發新藥最快速紀錄,背後是一群世界級投資者的支持。攤開其股東名單,有輝達、卡達主權基金,以及Nexus Ventures、Catalio Capital、Coatue Ventures等全球指標創投,6年來募資總額超過3億美元(逾100億台幣)。Iambic本月10日更宣布,在新一輪融資超額認購中,共籌集逾1億美元。除原股東加碼,新投資人有全球前50大藥廠再生元(Regeneron)的創投基金Regeneron Venture,以及方舟投資(ARK),永明生技投資也在這一輪加入,是台灣唯一一家。實力強大的投資陣容,引發生醫界關注。
憑藉獨有的AI技術,Iambic已成為多家國際大藥廠合作夥伴。它規劃出兩套商業模式,一是直接與藥廠合作開發新藥;二是將自家平台授權給藥廠使用,收取權利金及專案服務費。
近期最具代表性案例,是今年7月美國癌症標靶藥開發大廠Revolution Medicines,宣布與Iambic合作訓練AI模型、優化藥物研發流程,Iambic取得高達2500萬美元的首付款,並將陸續拿到里程碑付款。
AI對醫療產業的影響力已被廣泛看見,Iambic身為技術領先者,有望帶來快速、精準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新藥解決方案,改變全球產業格局。今年12月,Iambic執行長米勒(Tom Miller)將在「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MedTex 2025),分享其商業化之路及最新獨門技術,2026年最具潛力全球投資動向,將在這場閉門論壇中展現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