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徐筱嵐攝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0/1)公布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調後回升0.4個百分點,來到48.3%,連續4個月低於50%的景氣榮枯線。副院長陳信宏說明,相較於8月出現微幅上升,基本仍呈現緊縮,大致反映出AI熱潮、對等關稅、部分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如傳統產業受到衝擊,但表現相對較好的是電子及光學;另外,電子與機械設備業呈現擴張情況,則是反映美方對電力設備需求。
副院長陳信宏表示,9月季調後的PMI連續4個月呈現緊縮,但新增訂單與未來6個月展望,連續6個月呈現緊縮後,六大產業自2023年10月以來,首次全數回到人力僱用緊縮,尤其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電子暨光學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人力僱用都比8月顯得緊縮。
陳信宏指出,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是六大產業中,唯一PMI呈現擴張,新增訂單指數中斷連續兩個月緊縮,指數自去年3月以來,躍升10.6個百分點,來到52.6%,而未來展望指數也飆升13.2個百分點,升至46.2%,緊縮速度也大幅趨緩。
陳信宏說,美國降息刺激金價與同價上漲,加上AI電力需求,電線電纜相關業者陸續新增訂單較8月握張,同時,能源、AI機構件與智慧物流的相關機械業者,陸續回報未來展望轉為持平或擴張。
台灣非製造業指數(NMI)回升1.4個百分點,來到52.1%,連續7個月擴張。陳信宏分析,非製造業表現較好,八大產業中有六大產業處於擴張狀態,如資訊暨通訊傳播業為56.5%、金融保險業是56.3%,都與股市活絡密切相關。
陳信宏提到,過去表現較弱的是住宿餐飲業41.7%、批發業48.1%,其中,住宿餐飲業除了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還受到地震與近期水災狀況波及,帶來的影響很大。至於補發現今是否會刺激內需,他認為,一時性的消費,後續能否產生明確的乘數效應還需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