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保險局在開始營業之前,門口排了許多人潮。徐筱嵐攝
為了解決《財政收支劃分法》公式錯誤造成345億元統籌分配稅款無法分配的問題,立法院正審議相關暫行條例。民進黨團建議將部分款項用於鼓勵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也意外讓勞退自提比例偏低的問題浮上檯面。勞退新制施行20年,自提比例僅約2成,黨團希望透過每月500元誘因,讓更多勞工提前準備退休金。
立委鎖定兩類族群 獎勵盼誘發勞工自提意願身兼民進黨團幹事長的立委鍾佳濱,提出勞退自提1%獎勵金的建議。廖瑞祥攝
鍾佳濱直言,若以所得替代率來看,勞工退休金條例相比公務人員退撫新制,明顯低很多,為了鼓勵勞工提早投入自願提繳退休金,黨團提案針對自提的勞工,每月按前一年度全國平均薪資的1%作為獎勵金,以500元為上限,時間為期一年。
鍾佳濱補充,
本次主要鎖定兩類人,一是從未自提的勞工,只要條例三讀通過、且自明年元旦起上路,只要願意提撥,就能夠收到500元獎勵金;二是提撥比例較低的民眾,只要願意多自提1%,也會收到這筆金額,「只要有行動就會收到獎勵」。
財源受限成關鍵 勞團憂500元誘因不足、建議加碼勞團曾赴行政院前陳情,指勞退提撥率6%太低。全產總提供
然而,獎勵能否持續,須看財源規模。主計總處說明,345億元未分配款依草案規畫運用在老年生活扶助金、產後照護津貼與勞退自提獎勵金等三項支出,發放期間設定為2026年全年,在稅款平均分配的前提下,勞退補助約可動支100億元。
依照勞保局統計,
截至2024年底,全體勞退提繳人數約743.6萬人(含自行提繳105.4萬人)。若以每人每月500元計算,主計總處估算可用財源僅支撐約3個月。透露出支應財源不足,相較其他兩項加碼額度,給勞工的鼓勵金確實偏低。
對於每月500元獎勵,中華民國全國職業總工會理事長楊芸蘋表示
,政府立意良善,但「每月獎勵金500元確實有點少」,獲分配的稅款不多,且發放時間過短,誘因並不充足,建議應提高到1000元以上,
倘若政府每年實際收取的稅收超過預定收入,超徵部分可成為回饋來源,將此類誘因常態化,才能有效提升勞工自提意願。
官員:自提率逐步上升 年化6.42%勝定存、抗通膨勞動部勞動福祉退休司黃維琛。徐筱嵐攝
勞動部勞動福祉退休司司長黃維琛指出,
目前自願提繳比例近2成,相當於每六名勞工中,有一名自提,但近年隨著經濟成長,參與人數有逐漸上升趨勢,且女性加入意願偏高。自提除了可在綜所稅中全額扣除外,勞退基金投資收益也會按個人帳戶比例分配,請領時並享有不低於2年期定存利率的保證收益,「是現行制度中相對穩健、具成本效益的退休準備方式。」
黃維琛強調,
勞退新制的優勢在於保本、保息,過去20年來,勞退新制累積的年化報酬率約6.42%,不僅高於定存,且有效抗通膨,而且勞工必須年滿60歲才能領取,一般連同勞保約累積到65歲,確保老年生活有保障,
假設一名25歲的年輕人,以最低工資計算,持續自提到65歲,加上雇主提撥,經過試算結果,勞工個人帳戶最終將累積1141萬9000元。黃維琛觀察,將月提繳工資的級距分成大概約分成六個等分,確實收入最高族群的自提率逼近 5成左右。若是月薪資7至8萬的勞工,自提占比約2到3成,再看到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的族群,自提僅佔1成左右;而薪資偏低的族群的提撥比例雖低,也有越來越多人投入,不用提滿、提好,只要願意提早累積,那怕只是2%、3%都好,長期的復利效果也十分驚人。
對於民進黨團提出的獎勵構想,黃維琛認為,若能吸引提案鎖定的兩類人「動起來」,可讓勞退自提再向前再邁出一步,況且,總統過去曾提到,鼓勵雇主增加提撥超過6%,同時鼓勵勞工自提,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勞工退休保障更厚實,相關措施仍須視法案審議進度,後續再研擬具體執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