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7月12日,彭啟明率隊前往廢太陽光電板處理廠。環境部提供
丹娜絲颱風橫掃南台灣,導致嘉義、台南多處水上太陽能光電場遭受重創。環境部統計,本次風災造成約14.5萬片光電板受損,截至目前仍有12.5萬片尚未清除。環境部長彭啓明今(7/24)向業者下最後通牒,必須在8月1日前全數清理完畢,否則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祭出最高300萬元罰鍰。
彭啓明今日主持「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度記者會時,針對光電板災後清理進度做出說明。他指出,目前未清除的受損光電板主要集中在嘉義縣布袋、義竹、鹿草與台南北門等6處案場,總量超過12萬片。
這些光電場由7家業者營運,彭啓明也點名,有位泰國商在3處滯洪池投資建置的光電板受損,一開始說一個月內能清完,後來改口20天,態度十分不積極。他坦言,當時得知此情況時非常生氣,業者再後來才又說一週清完。
他強調,若業者8月1日後還清不完,將依法重罰,並會持續開罰直至完成清理。
根據環境部統計,本次災損光電板總重約2800公噸,其中嘉義地區損失最大,約11.4萬片、2200公噸,台南則約3.1萬片、600公噸。環境部已會同地方環保局,在災區的滯洪池與魚塭展開水質檢測,針對10項重金屬進行監測,目前結果顯示大多數項目未檢出或遠低於標準值,僅錳含量因背景值偏高,但整體尚未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不過彭啓明警告,若光電板長期泡水、受擠壓破裂,仍可能釋出污染物,「就像一根鐵釘放在水裡久了會生鏽,你敢喝嗎?」他說,這些並非自然物質,必須迅速清除,才能避免水質二次污染。
彭啟明說,部分業者或因災後已獲得保險理賠,也許他們經過精算後認為可慢慢清理,但相信台灣社會不會允許這樣破壞土地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