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圖為2025年3月3日他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新增投資美國1千億美元。路透社
在1月20日宣誓就職發表的演說中,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將馬上把美國帶入「黃金時代」,而他深信的工具之一就是關稅。《華爾街日報》社論評說,在進入所謂的黃金時代之前,美國與世界都將因為川普4月2日宣布的關稅政策,承受「五宗罪」的後果。
這些後果不僅限在經濟貿易領域,也將對全球政治與安全環境造成深遠的影響。
社論中指出,川普宣稱他的關稅政策是「對等」關稅,但其實根本不對等。他對全球所有國家施加了10%的「基礎」關稅,以作為進入美國市場的條件。而對於他所稱的「惡意行為者」,他把宣稱該國對美國的關稅總額與貿易障礙,訂出一個隨機估算的數字,再折半成為美國要抽的關稅。
在此套作法下,川普對中國徵收34%的關稅(雖另有先前已加的20%關稅),而美國的日本盟友則面臨近乎相同的24%稅率。歐盟則被課20%的關稅,印度24%。這樣的數字已看不出美國是否有分盟友與對手。
社論中說,雖然很希望這些關稅能夠在完全實施前喊停,但是4月2日的事件,已經造成了美國與盟友將深受其害的五個後果:
不確定性的經濟風險與物價上漲川普關稅風暴的整體經濟影響仍然未知,因為還不知道各國會如何反應。如果各國選擇與美國談判以降低關稅,那傷害可能較輕;但如果各國普遍採取貿易報復措施,則可能導致全球貿易萎縮、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引發衰退或更嚴重的後果。
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必定將面臨更高的成本。關稅就是一種稅,對某樣東西徵稅,尤其是徵高稅,最終會減少該樣東西的供應。美國境內汽車價格預計會上漲數千美元,就算是美國生產的車輛也會飆漲。這樣做等於把美國的財富,從普通消費者手上奪走,送給高關稅壁壘保護的企業和工人。
長遠來說這將導致美國競爭力下滑。當企業獲得關稅保護,可以賺取壟斷利潤,就沒有創新壓力。美國鋼鐵和汽車產業在1950和1960年代便是因缺乏全球競爭,而逐漸落後。
美國出口受損川普的貿易政策就是要擴大國內生產,增加美國出口。而先前歷屆政府無論哪個政黨,是以雙邊和多邊貿易協議來實現這一目標。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估計,美國股市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收入中,有41%來自海外市場。
但是川普的單邊關稅政策是摧毀這些貿易協議,招惹貿易報復。美國出口將直接受到報復性關稅的打擊。美國產品還將間接受損,因為其他國家將簽署貿易協議,優待非美國企業。例如,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對中國發動關稅戰之後,中國改向巴西採購大豆,巴西大豆出口迎來了春天。
「華府沼澤」水更深、更腐敗川普能夠兩度選贏美國總統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向選民保證將「抽乾華府沼澤」,把寄生在華府聯邦政府的政治說客、不透明遊說一舉掃乾淨。
但這次的關稅政策反而將使華府沼澤更深更臭。企業將想方設法規避關稅成本,就會砸大錢雇用華府說客。川普本人聲稱不會提供關稅豁免。但隨著包括川普本人的政治人物,意識到這些豁免可以用來換取企業的競選捐款,這項承諾很可能像紙一樣薄。
也就是說,川普的4月2日「解放日」,實際上是讓華府說客語遊說產業「又可以再買一艘遊艇日」,政商關係更加腐敗。
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終結英國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曾扮演全球經濟領袖的角色,但因戰爭元氣大傷,無法延續這一職能。直到大蕭條和二戰結束後,美國才真正接過這面領導旗。美國的領導力與自由貿易政策為全球帶來了70年的繁榮,即便美國經濟內部曾遭遇劇烈的行業興衰更替,美國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始終穩定維持在25%左右。
如今這個時代正在結束。因為川普推動的是重商主義的貿易觀,把美國利益與全球市場割離而不是結合。這可能導致各國各自為政,貿易市場將不再以效率為基礎,而是基於政治利益來進行重新劃分。在最壞的情況下,全球貿易體系可能會退回到1930年代的「以鄰為壑」政策,各國全都築起高高的貿易壁壘。
美國在全球影響力將大幅衰退。川普認為,美國市場的吸引力和軍事實力足以迫使各國屈服於他的意志。但「軟實力」同樣重要,而這包括了美國作為可靠盟友和貿易夥伴的信譽。然而,川普已在摧毀信譽,不僅懲罰盟友,甚至還撕毀了他自己在第一個任期內談成的《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川普還問:「當初是哪個白癡簽了這個(美墨加)協議?」「那個白癡」正在掌握領導美國進行數十年未見的政策大變動。
惹毛盟友 中國獲重大機遇川普推動關稅的一大理由,是作為對抗中國的外交工具。然而諷刺的是,他在第一個任期退出了原本可以把中國孤立在外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現在,川普的最新關稅戰再次給中國提供機會拉攏美國的盟友,南韓和日本是中國的首要目標,歐洲也在中國的計劃之中。
隨著各國對美國市場感到不穩定、無法信賴,它們將需要尋找其他的貿易夥伴進行交易,中國就等在那裡。
破壞與歐洲日韓的盟友關係後,這些國家更不可能配合美國對中國實施的科技出口管制,或一同封殺下一個「華為」。川普的行動讓中國有更多見縫插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