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示意圖。路透社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今天(05/01)接受福斯新聞專訪,重提「美國與中國經濟需要再平衡」之說。中國官媒新華社同日稍早刊出一篇評論,批評「需要重新平衡的是美國心態」。
新華社以《需要重新平衡的是美國心態》為題,刊出這篇時評。開文提到貝森特近日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再度對中國經濟發難,抨擊中國現行經濟模式過度依賴出口,「損害了世界」,需要「重新平衡」。
評論寫道:「這番說詞看似冠冕堂皇,實則無比荒謬。」批評貝森特貝森特聲稱中國出口太多、消費不足,與事實嚴重不符。
文中指出,中國外貿依存度近年來逐年下降,出口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不斷降低。
評論並引述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近日文章,指出「中國在21世紀初能夠實現出口導向增長和投資,是因為其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如今,它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法再依賴出口實現持續增長。」
文章宣稱,消費已成長為中國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引擎。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4.5%。
此外,評論指出,美國進口中國商品,為美國企業創造了大量商機和利潤,促進了美國產業升級,也為美國消費者帶來了實質的好處。貝森特將美國製造業空洞化歸咎於他國出口,違反經濟常識。
文章稱,中國始終是全球成長的重要引擎、國際合作的「穩定器」。貝森特炮製「中國經濟失衡論」,本質是讓中國為美國經濟結構性矛盾背鍋。真正需要「重新平衡」的不是中國經濟,而是美國的心態。
評論最後向美國喊話,與其糾結於所謂「貿易失衡」,不如正視自身問題;與其揮舞關稅大棒,不如以開放合作應對全球挑戰。唯有摒棄「美國優先」的傲慢,才能在相互尊重中實現共同發展。這不僅是中美兩國的利益所在,更是全球經濟穩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