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北京街頭一名男子坐在購物中心的「打折」標語前。美聯社
美國與中國週一(9/15)在西班牙完成最新一輪貿易協商,預計約1個月後繼續談,《紐約時報》指當其他國家為了關稅拚命滿足川普要求,中國到目前為止仍努力抗衡,《紐時》分析中國至少運用3策略扛住壓力、避免先低頭,不過國內經濟疲軟,昨天(9/15)公布幾項經濟數字並不好看,可能加劇中國讓步的壓力。
1. 對美出口銳減,但對其他地區激增《紐時》報導,面對美國關稅壓力,中國今年對美出口同比下降15%,但今年截至8月,中國貿易順差卻從去年同期6126億美元(18.4兆元台幣)擴大至7858億美元(23.6兆元台幣)。
怎麼辦到的?在美國市場動能下滑時刻,中國出口重心迅速轉向東南亞、非洲、拉美及歐盟,對這幾地區的順差均大幅增長:中國電動車品牌正搶佔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太陽能板在非洲熱銷。
中國上海的貨櫃碼頭。美聯社
《紐時》指這歸功於中國長期布局,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投資建設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此舉有助在當地建立經濟聯繫與影響力,這也讓中國能快速轉移貿易重心,通過持續擴大對外出口維持經濟增長。
2. 抑制國內經濟疲軟態勢中國出口的漂亮數字,掩蓋了其他領域的經濟疲軟,其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者支出減少、青年失業等問題嚴峻;關鍵產業產能過剩和內卷價格戰,通縮陰影揮之不去;雖然官方祭出各種措施抑制疲軟之勢,但力度恐仍不足。
根據人民網等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9/15)公布多項數據,就業方面,8月份30到59歲勞動力城鎮調查失業率為3.9%,與上月和上年同期均持平,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表示:「說明勞動力主體人群就業保持穩定」。
2025年9月15日,北京一間商店中民眾選購生鮮商品。美聯社
不過8月零售額和工業產出均低於預期,表明中國經濟活動放緩,工業增加值年增5.2%,低於市場預期的5.6%;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年增3.4%,低於預期的3.8%。
8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中,一線城市8月新房銷售價格年減0.9%,降幅較7月收窄0.2個百分點,付凌暉表示,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還需繼續努力。
2025年9月15日,遊客在北京購物。美聯社
《紐時》指出這些問題可能加劇中國向美國讓步的壓力,如果北京想要實現5%的年經濟成長,目前透過低利率、放寬購屋規定和消費補貼等刺激經濟的措施,可能還不夠。
3. 找到籌碼:稀土、磁鐵、抵制大豆中國過去數月明確讓美國知道,對中國強硬可能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今年4月,中國暫停向美國出口稀土和磁鐵。這些是汽車、無人機、工業機具和飛彈等產品的關鍵材料。
《紐時》指出中國生產全球約80%的稀土磁鐵,可增強磁鐵耐熱性的關鍵礦物幾乎100%由中國精煉。
號稱「世界稀土之都」的中國內蒙古包頭市火力發電廠與煤礦。攝於2007年5月。美聯社
6月,中國同意恢復稀土出口,但部分美國公司仍難獲充足供應,北京以此傳遞「中國擁有重要籌碼,且不害怕使用」的強烈訊息。
另外中國自今年1月中旬起,停止預購美國大豆和玉米、減少採購棉花。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農業團體警告,今年美國農民普遍面臨困境,主要原因是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
中國江蘇省南通市2018年8月進口黃豆。路透社
自4月以來,兩國陷入貿易戰,導致中國對美國農作物的訂單大減。BBC報導,美國大豆協會主席拉格蘭(Caleb Ragland)在一封致白宮的信函中警告:「美國大豆農民正站在貿易與財務的懸崖邊。」
中國購買全球約60%的大豆,是美國農人不可或缺的客戶,去年中國企業從美國購買了價值127億美元(約3825.6億元台幣)的大豆。中國藉由抵制美國大豆等農產品,重創美國中西部農民,表達了對川普關稅政策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