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雜誌最新一期以南韓總統李在明為封面。翻攝TIME.com
美國《時代》(TIME)週刊最新一期刊出南韓總統李在明上任百日專訪。他在訪問中表示,在新的全球秩序中,南韓會與長期盟友美國站在一起,並參與以美國為中心的供應鏈,但同時也須妥善處理與中國的關係,避免激怒北京。
李在明向《
時代》表示,南韓可能成為「美中兩大陣營對抗的前線」,因此須小心應對。他直言,過去「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戰略已不再可行,南韓應致力於在美中之間扮演「橋梁」,避免大國競爭失控。
《時代》指出,以往外界普遍認為,李在明領導的共同民主黨與中國關係較緊密、對曾經殖民朝鮮半島的日本抱有敵意、對於美國則保持距離。但李在明8月刻意安排日本作為他上任後首個出訪國家,與日相石破茂共同發表兩國17年來首見的共同聲明,矢言維持「夥伴」關係。他隨後訪問華府時,也與美國總統川普相談甚歡。
李在明坦言,這是為了「重啟」韓國。《時代》指出,外界可能認為南韓擁有太空時代的先進科技,又發展出風靡全球、開創時代的現象級KPop韓流,但實際上南韓正深陷已開發國家出生率最低、自殺率位居前列、青年失業率最高的困境搏鬥。
李在明表示,南韓處於「非常嚴重的危機」之中,「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讓經濟重回成長軌道,為人民增加更多機會」。
李在明主張要確保南韓的繁榮,並提升在敏感供應鏈中的角色,如此也有助於區域安全。南韓下月將時隔20年首次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李在明希望藉這場美中領導人都將出席的盛會,推動南韓重返亞洲核心舞台。
然而,在美中之間走鋼索並不容易。李在明於首爾接受《時代》專訪的同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共同紀念二戰結束八十週年。其他與會者還包括伊朗、白俄羅斯與緬甸的領導人,西方媒體稱出席國家為「動盪軸心」((Axis of Upheaval)),明顯正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對此,李在明笑說:「我想中國希望我也參加,但我沒細問。」
李在明坦言,美韓同盟近期也面臨挑戰,包括美方在喬治亞州拘捕逾三百名南韓勞工,以及首爾承諾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以換取美國將關稅降至15%的貿易談判,目前仍無最終結果。
李在明形容與美國的談判相當「緊張」,並表示美方的要求嚴苛到「如果我答應,就會被彈劾」,因此他要求美方提出合理的替代方案。
在對北韓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分階段無核化藍圖,支持以協商方式「部分放寬或解除制裁」,換取北韓凍結核武與飛彈計畫。他主張先達成三階段過程:暫停、縮減,最後才是全面廢核。他並強調,短期目標應是阻止北韓繼續發展核武。
李在明說:「如果我們只是要求北韓停止(發展核武),他們會停嗎?我相信若持續目前的施壓方式,北韓只會造出更多核彈。」他還表示,這樣的分階段方案可能會獲得川普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