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創辦人、瑞典企業家諾貝爾(Alfred Nobel)雕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即將自今晚起宣布各項獎項得主,首日公布的是生醫獎。在得主公布前,外界可從多項被視為「風向球」的科學獎項一窺結果。
諾貝爾生醫獎將於台灣時間今日(10/6)傍晚5時半公布得主。被視為「諾貝爾風向球」的美國拉斯克醫學獎(Lasker Prize),得主名單將是得獎呼聲最高的人選。
據「文匯報」報導,今年有6位頂尖學者憑藉在蛋白質研究、囊性纖維化治療、細菌生物學領域的顛覆性成果獲得拉斯克獎殊榮。
今年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學者格爾利希(Dirk Goerlich)和美國德州薩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麥克奈特(Steven McKnight)獲得,表彰他們在揭示細胞內運輸和細胞組織新原理方面的貢獻。
今年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頒給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威爾許(Michael Welsh)、曾在福泰製藥任職的岡薩雷斯(Jesus Gonzalez)和正在福泰製藥任職的內古列斯庫(Paul Negulescu),他們三人在開發囊性纖維化的新藥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今年的特別成就獎則頒給了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夏皮羅(Lucy Shapiro)。她在生物醫學界活躍55年,發現了細菌如何通過時空協調其遺傳邏輯機制產生兩種不同的子細胞。
此外,美國華裔科學家陳志堅也被視為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熱門人選,他已獲「科學突破獎」、「拉斯克獎」、「引文桂冠獎」三大國際公認的諾貝爾風向球。
陳志堅率領的團隊於2013年首次發現cGAS並將其命名,解開了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應之謎,這也是一個困擾科學界長達百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