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阿肯色州一處大豆田。美聯社資料照片
北京當局週三(5日)宣布,為了具體實踐上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習會」達成的共識,中國將繼續延後一年才實施原本在4月時對美祭出的報復關稅。不過,美國農產品中關鍵的大豆,依舊面臨高稅率,業界指出價格無法與巴西等國競爭。
中國國務院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週三中午發出公告,今年4月對美國商品加徵的24%額外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實施,但仍將維持作為回應美國總統川普「解放日」關稅而同樣加徵的10%關稅。
此舉證實了美中達成的關稅戰「停火」從每次停三個月,延長成為停火一年的共識。繼續延後實施的24%關稅從原本的停火截止日11月10日開始生效,持續到明年11月10日。
北京方面也宣布,將從11月10日起,移除對某些美國農產品徵收的最高15%關稅。此舉是針對中國在3月發布的一份文件,該文件列出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農產品買家,將開始對進口農產品徵稅的清單。
美國大豆依舊被抽高關稅,市場懷疑中國是否真會恢復購買美國大豆然而,在這次減免後,中國買家購買大豆時仍需面臨13%的關稅,其中包括原本就存在的3%基礎關稅,以及調降後還是加徵的10%關稅。貿易商向路透社表示,與巴西的大豆相比,這13%關稅使美國大豆對商業買家來說仍然太貴。
在川普於2017年上任並爆發第一次美中貿易戰之前,大豆是美國對中國最大的出口商品,中國買家在2016年購買了價值138億美元的大豆。
但中國今年已經基本徹底停買購買美國農作物,導致美國農民損失了數十億美元的出口收入。海關數據顯示,在2024年,美國大豆約中國總大豆進口量的20%,已遠低於2016年的41%。
上週,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南韓釜山舉行川習會,緩解了市場憂慮,讓太平洋兩岸的投資人鬆了一口氣。儘管川普和白宮迅速發布了他們認為川習會達成的結果,中方並未立即詳細說明他們同意的內容。
在峰會前一天,中國國有的中糧集團(COFCO)購買了三貨櫃的美國大豆,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是北京方面釋放善意,暗示希望避免貿易緊張局勢的破壞升級。
然而,一些市場參與者對中美大豆貿易能否很快恢復正常表示懷疑。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交易員向路透社表示:「我們預計中國的需求不會因為這次調整而回歸美國市場。巴西大豆比美國便宜,甚至非中國買家也在購買巴西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