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板明夫近日在《下班瀚你聊》分析高市早苗的處境。資料照,李政龍攝
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10月上任成全球政經焦點,日前她在國會上「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被中國解讀挺台論,以致中、日關係再度緊張。然而,高市早苗內閣民調近日公布,只見支持度衝破70%,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日前就分析2點,並認為這份民調效果恐怕是暫時性的,明年4月見真章。
矢板明夫19日在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接受資深媒體人黃暐瀚採訪,提到近日高人氣的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他拿出3份最新內閣支持度民調數據,依發布時間序分別是10月23日的《讀賣新聞》有71%,11月3日《日本新聞網(JNN)》公布82%,11月16日《共同社》則是69.9%,且三份數據與先前相比皆有上升趨勢,推估是「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川普成功外交」所致。
矢板明夫提到,自己剛開始有些意外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但後來推敲覺得很合理,他指出,日本國會有十多個委員會,其中,執政黨、在野黨向來高度重視預算委員會,許多國家議題都會在這裡談,因此高市這次在預算委員會上、透過直播講出來,一定都是和幕僚討論過的,「不存在突然被問,不小心說出來的狀況」。
矢板明夫解釋,據他了解,預算委員會上所要討論的題目,都得在開議前一天的傍晚6點前提交出去,由負責的官員幕僚擬定回應答辯,首相可有意見,因此,他推敲高市早已事先想好。
至於為何中國反應這麼大?矢板明夫分析,主要是高市早苗推動日本政府對國際情勢往前三大步。舉例來說,以前台海問題論述最明顯的是已逝的安倍晉三,但安倍談論時身分只是國會議員,且在民間論壇發表,非在國會預算委員會,另安倍提到的是「美日安保」,但早苗卻直接點出自衛隊,因此才把中國嚇一跳。
提到日美外交成功,矢板明夫表示,高市早苗耍了一點小把戲,二戰後日美首腦會談超過百次,這次高市與川普會談,卻是第一次沒有發布公同聲明、沒有共同記者會,高市對此的解釋是剛上任很忙,沒時間準備,而川普想呈現對日友好,關稅、投資等問題等不須針鋒相對,讓他能專心面對中國。
矢板明夫直言,日美外交成功,讓日本民眾看到高市早苗的能力,對比前首相石破茂常常把自己弄得頭破血流,高市民調不可能不好,一下就衝上去了。不過,他認為,民調是暫時性的,因為美國問題遲早要面對,而且現在和中國弄僵,現在日本民眾很高興,但如果觀光客真的不來了,那影響巨大,屆時民間反應又會變化。
矢板明夫表示,現在日本最重要的挑戰仍是減稅和經濟改革,如果做得好,明年4月預算通過後,高市應趁支持率高時解散國會,解決少數執政問題,讓自民黨再贏回來,否則潮水一退,裸泳就會被發現。
矢板明夫解釋,日本在野黨與台灣不一樣,日本隨時都可以提出不信任案解散國會,讓在野黨有機會翻身,而高市現在支持率高,在野黨不敢提出不信任案,由此推論,若支持率下跌,就提高不信任案可能性,「雖然在野黨左右派都有,很難推薦候選人,但只要反對執政者,都會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