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客運業受到國內自小客車普及化,以及台鐵、高鐵強勢競爭下,載客量年年下滑。國光客運提供
公路客運業受到國內自小客車普及化,以及台鐵、高鐵強勢競爭下,載客量年年下滑,為協助業者,疫後交通部陸續推出TPASS、TPASS 2.0版,以及連續假期6折優惠、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與鐵路接駁等多項方案,載客量果然漸有起色,交通部統計指出,去年底到今年初運量已逐漸回到疫情前的7至8成。
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謝界田表示,公路客運在台鐵、高鐵強力競爭下,疫情前開始旅客就大量流失,加上客運在通勤時段或連續假期時,有很明顯的尖離峰以及方向性問題,經常單程客滿回程卻是空車,導致很多路線不易獲利,所以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不少業者抱著不做不虧的心理,早就想收掉營運路線了。
他指出,這幾年交通部陸續推出TPASS、TPASS 2.0版,以及連續假期6折優惠等各項補貼旅客的措施,確實提高了旅客搭乘意願,不過,補貼終非長久之計,業者還是要改善經營體質和環境,才能留住旅客和人才。
交通部運輸監理司司長林福山說,客運業者受到很多外部競爭,載客量年年下滑,為協助業者,交通部推出許多補貼措施,旅客量已逐漸回流,不過,業者若要長期經營,須優化本身經營的路線,並找出競爭利基點,提升競爭力,雖然客運行車時間可能比台鐵、高鐵長,但相對雙鐵具有點對點的優勢,業者可以思考如何有效發揮這項優勢。
成功大學交管系教授鄭永祥認為,客運業因為行駛道路容易塞車,出行時間較難掌控,所以很多旅客寧可花費較多的錢去搭時間可控性高的高鐵,雖然交通部祭出多項補助旅客和業者的措施,確實讓旅客量有所回升,但一味的採低價策略絕非正常經營模式,業者必須確實提升服務品質,並尋找自身優勢、做出市場區隔,才能留住旅客,甚至吸引更多的旅客願意搭乘。
根據交通部公路局統計,疫前2019年公路客運路線有637條,客運收入118億4687萬餘元,客運人數1億2841萬人次;但疫後2024年營運路線剩539條,收入72億1207餘萬元,客運人次8075萬人次,營收與客運人次均大幅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