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身份,一旦被匡列就永世跟隨,無法更動,母職,是其中之一。
身為母親,我們對這個角色抱著諸多期待,自己對母職期待,孩子對母親的期待,整體社會價值對母親身份也有難以撼動的期待。於是,這份工作,自孩子出生起,全天候不間斷,24小時,沒有排休,無法告假,連生病的資格都沒有。這也是一份沒有人會肯定你的工作,做得好,理所當然;做不好,換來罵名。偏偏這份工作沒有標準操作指南、沒有孩子使用說明,不管怎麼做,總有徬徨無助的時候。
曾經,養育孩子是整個村落的事情,但是我們的社會,卻將整個村落的重擔放在一個母親的身上。一旦貼上「母親」這個標籤,我們的生命彷彿是無法停下的列車,只能前行!速度無法自己掌控!連列車的名字,都得被換去。
日劇「媽媽的戰爭」的經典台詞裡這樣說道:
「似乎當了媽媽之後,我們只剩下是『誰誰的媽媽』這個稱謂,而不再是自己了。」~(坂元裕二 「媽媽的戰爭」)
這齣日劇名稱的原文是「失去名字的女神」,一語道破的標題,正是在宣告全世界母親的痛,「當了母親之後,我們連自我認同都得改變了!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只是某個人的媽媽!是某人的妻子。而自己的世界開始縮得好小好小,渺小到自己開始也看不見。」
起初之時,賀爾蒙讓母愛噴發,眼中只有那可愛的小肉團,再大的疲憊都可以被遺忘。但時間流逝,身體累了,心也乏了,若有旁人支持理解,或許都還能支撐疲憊,但倘若感受不到他人的同在,這名為「母愛」的標籤,更像枷鎖,牢牢的捆綁著自己的一切。
「母職」變成隱性歧視的緊箍咒,成千上百的教養書,不斷地控訴失職母親對孩子的惡性影響,但是親愛的!他們都忘記,我們也是正在學習當一個母親啊!如同從兒童長大成人的過程,總在跌跌撞撞之中,但為何一但貼上母親的標籤,卻連「跌撞」的機會都不被允許?如果可以逃,我們都曾在疲憊不堪,午夜夢迴時有那麼一度渴望逃跑,渴望躲藏。
其實,令人想逃的,並不是養兒育女這件事,而是那種強迫堅強,強迫獨立,強迫勇敢,不允許哭泣,彷彿被社會遺棄的,不被支持的孤獨感啊!
成為母親,是失去的開始。固齒器與玩具取代化妝品,繪本與教養書取代青春刊物,學校與與小兒科取代戲院與書店。一點點的失去,一點點的遺落...失去少女的歡顏,失去自己的時間,失去自己的職業,甚至在奶漬、尿布與嬰孩尖叫哭鬧中,失去自己的尊嚴......
每個女人都是從成為母親之後,慢慢變成一位母親。
於是成為母親,也是獲得的開始...獲得擁抱相貼、哺育母乳的親密記憶,獲得牽手並行、嬉笑打鬧的歡樂記憶,每一次縫補衣扣、每一次烹飪下廚、每一次在聯絡簿上回應老師、每一次在發表會上帶著淚光看著台上的孩子,都是成為母親之後專屬的犒賞。
面對新的角色與舊的身份,在做自己跟媽媽這個角色之間,我們變得拉扯,也變得完整。成為母親,像是不斷變成碎片散落一地後又慢慢重組整合,再接著又被打破攪和的不停往迷惘走去。這個身份讓我們慢慢變成接近自己的樣子,也同時讓我們慢慢變成自己不熟悉樣子。在生命的時間軸上,一點一滴的改寫自己,經過一路的跌跌撞撞,變成不得不的堅強,不得不的勇敢。
孩子在強褓中的柔軟,總會化去積累的疲憊;孩子甜美的笑顏,也會抹去一時的煩憂,一路上的苦與澀,都會在孩子輕喚「媽媽」那一瞬間,化做沁入身心的甜蜜,使人在溫柔中變堅強,也在堅強中依然保有柔軟。這是母親專屬的禮物,也是母親才能享有的美好。
所謂為母則強,是緊箍咒,更是祝福。
「親愛的,身為母親,是一份沒有人會鼓勵你的工作!」因此,妳需要比別人更肯定自己,也要比別人更懂得放過自己!
當人們疲憊於每種角色之間的拉扯,疲憊於悼念自己的失去,便會忘記允許自己休息。適度的承認疲憊,可以換得「喘息」和自我修復的空間。適時接住自己的疲憊,是為了讓自己找回「自己」的位置,因為勇敢承認自己的疲憊,至少我們還能說服告訴:一但休息夠了,就有更多空間,去成為更理想的母親。
這些日子以來,我們奮力拼著掙扎著,我們為自己也為家庭,像是多頭馬車疲於奔命,淚水與和汗水交雜。旁人未必完全理解自己的辛勞無所謂,重要的是,你得看到自己的努力!最重要地肯定,必需來自於自己,否在旁人再多的鼓舞,也無法身深植內心。
育兒之路,需要的不一定是過多的方法與策略,而是一份願意持續嘗試的心,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能夠共同合作的勇氣之路!
如同腳本家坂元再次提醒的:
「媽媽也是人,也有犯錯(失誤)的時候,畢竟我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不管如何不成功,都不能否定自己,要有信心!」 (~日劇「媽媽的戰爭(失去名字的女神)」
因此,母親節將至,在獲得眾多人祝賀母親節快樂之際,我們最需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真誠地說一句「親愛的!母親節快樂!這些日子,妳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的辛勞,妳辛苦了!」
因為這一路以來,妳必定是,也必須是最看重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