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26日舉辦「反對放寬托嬰資格門檻,衛福部切莫短視近利」記者會。黃怡菁攝
托嬰中心人力荒!衛福部今年7月預告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預計放寬托嬰中心從業人員資格門檻,允許評鑑甲等托嬰中心,可以直接進用完全沒有相關學、經歷背景的人員,在同事監督下照顧0至2歲嬰幼兒。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26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譴責衛福部荒腔走板、修法方向與「保障托育安全」完全背道而馳,蒐集的問卷調查顯示,達94%托育中心第一線人員與家長表達強烈反對!
大缺工時代,為補足托嬰中心人力缺口,7月份衛福部預告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其中第11條之1新增條文,允許評鑑甲等托嬰中心可直接聘僱完全沒有相關學、經驗背景的人員,從事0-2歲幼兒的照顧工作,且期限最長可達兩年。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擔心,草案公布後的60天內就會上路,26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福部懸崖勒馬,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組長李庭欣指出,今年5月衛福部才剛提出《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明確喊出「限縮居家保母從業資格,強化托育機構管理規範」的政策願景,宣示要讓家長「安心送托」,現在卻又在相關子法,試圖取消把關機制,立場無疑是相當矛盾。
李庭欣表示,已有相關研究明確點出,照顧者專業能力不足,是導致托育事故的主因之一,衛福部卻反其道而行,棄守人員專業資格這道安全把關機制,「等於把我國嬰幼兒安全放在賭桌上,危險且不負責任。」
李庭欣以2至6歲的幼兒園為例,幼兒園同樣缺人,主管機關教育部仍有一定程序,才會開放人員資格門檻,反觀衛福部完全棄守;就算衛福部修法強調,人力放寬只適用評鑑甲等以上園所,且要有合格專業人員指導下才能照顧,但實際上只是「虛設的防線」,評鑑只看紙本,根本無法反映實際實務狀況,且要求正式人員要現場,指導不具資格的人,執行照顧工作,根本忽略照顧現場,人力已經極度高壓、緊繃的勞動困境。
托嬰中心示意圖,資料照。
托盟成員之一的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則緊急發放問卷調查,短短一周左右的時間,得到4027筆回覆。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楊秀彥指出,回覆問卷者48%是托育人員、45%是家長,整體來說,高達94%的填答者,都反對衛福部修法。
楊秀彥認為,若衛福部想改善人力短缺問題,應著力於布建公共化托育體系,才能提升人員薪資。她指出,目前托嬰中心現場工時實在太長,表面上符合勞基法8小時日工時,中午卻可能被安排長達兩小時的「休息時間」,卻不是真正休息而是陪伴孩子,實際上,一天出勤時間長達10小時,導致員工容易萌生退意。
楊秀彥呼籲,若要解決人力問題,除了改善托嬰中心人員的工時,也應該將「照顧比」從現行的1:5,下修為一歲以下1:3、一歲以上1:4,才是人力流失的解方。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代表楊廖敏芳,育有兩個孩子,本身也從事保母工作。她表示,以家長端的立場來講,讓不專業的人進來,「那小孩子出了事情,請問一下誰來負責?」若以照顧者的實務狀況來說,「大家都要看著孩子,誰還會去監督不專業的人呢?」
廖敏芳說,光是專業人員從業的情況下,就已發生多起虐童案,「那不專業的再進來,會不會再三發生?這對家長來講是一個恐慌;對幼教人員來說,更是一個不公平的處境,在高壓、薪資不高,還要分心帶人的情況下,要如何去顧好孩子呢?」
台灣勞工陣線楊書瑋秘書長則表示,托嬰中心第一線人力不願留在現場的根本原因,是薪資過低、工時過長,若浮濫修法,只會讓家長不敢送托,間接導致媽媽、阿嬤捨去職場就業,「這不只是托育問題,還是性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