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說明發現邦克列酸過程,急診毒物科主任蘇昱彰。廖瑞祥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一開始因為找不到病源,引發民眾恐慌,所幸迅速找出背後真兇就是「邦克列酸」(原稱米酵菌酸),這才稍稍緩解民眾疑慮,原來幕後功臣就是馬偕醫護團隊,而馬偕醫院急診毒物科主任蘇昱彰是第一個提出這毒素的醫師,也因此被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稱為神人,他今(4/12)日受訪緬腆笑說,「我不是神人,還是當個普通人就好」。
寶林茶室引發一連串食物中毒,當醫院通報一件又一件的食物中毒案時,全台毒物專家都苦惱著找答案,這種快速致死的毒物第一時間讓所有專家都摸不著頭緒,隨著中毒人數不斷增加,全台民眾也逐漸陷入恐慌,衛福部3月27日召集全台專家共同開會找病源,這時,蘇昱彰透過文獻比對,提出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不過國內過去未出現過這毒物中毒,還需等國外標準品送達才能確認,所幸彰化基督教醫院發現購買過這類標準品,經過比對,果然正是這個毒物中毒。
馬偕醫院今日邀請當時發現不尋常的醫護現身說明,還原當時找到癥結點的過程。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小組長葉淑美長年在診間細心照顧病患,第一例中毒個案進來後覺得不太對勁,第二例個案再送進來,隱約聽到家屬提到曾經吃到越南河粉,因為第一例肝衰竭的病患也曾吃過越南河粉,發現兩人都有相近異常,趕緊通知值班醫師,經詢問,意外得知兩人都在同一家餐廳用過餐,增加食物中毒推測可能性。
馬偕醫院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小組長葉淑美。廖瑞祥攝
接獲不尋常通知的就是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王薏婷,她說,3月21日出現第一例個案,急性肝腎、呼吸衰竭,這類病患非常少見,一年僅及百萬分之個位數,所以特別注意背後原因,仔細詢問家屬有關病人接觸史、旅遊史, 醫護人員發現第二例與第一例在相同餐廳食用下相同食物,且肝腎功能數值很嚴重,跟以往敗血性休克非常不一樣,透過24小時血壓回穩,都沒有改善。
王薏婷指出,心中開始思考,除了一般食物中毒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當天下午看到新聞報導死亡個案的餐廳要歇業,開始懷疑是否有外力接觸,因此緊急諮詢毒物科醫師,也搜尋很多文獻,才能在非常短時間內歸納出初步想法。
馬偕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王薏婷。廖瑞祥攝
蘇昱彰則說,兩位曾到過寶林茶室用餐的病患,是相隔3天到馬偕救治,重症醫學科完整紀錄包括病史、用餐、去過哪裡、接觸哪些食物,毒物學上若有2人有相同接觸史、同場域,就要懷疑是中毒事件,因本身是急性中毒救命術第一屆指導員,因此也提高警覺。
蘇昱彰指出,毒物進入體內產生的症狀稱為「毒性症候群」,當時發現2位病患的肝指數從幾千到幾萬,如果是金黃桿菌、肉毒桿菌等數值不會飆到這麼高,也不會突然肝臟衰竭,透過兩人都吃過的關鍵字「河粉」、詳細記錄病史,果然查到廣東也曾在2020年也發現過的米酵菌酸,這才能在1至2小時內就找到關鍵。
被問到最後檢驗結果與推論一致心情如何,蘇昱彰僅表示,心情相當平和、略帶高興,不過最終還是希望食物中毒事件趕快煙消雲散、國民趕快恢復健康,讓民眾恢復健康,才是急重症醫師最高興的事,因為進來天氣越來越熱,出現多件食物不潔、食物保存不當情形,呼籲業者在食物保存、烹調要遵循SOP。
這2起「邦克列酸」中毒案與一般中毒如何分辨?蘇昱彰說,病患的肝指數從5千到1至2萬之間,正常值應該在40以下,就算是腸胃炎等頂多也才1百多,不會到那麼高,這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被王必勝稱為神人,蘇昱彰謙虛笑道,自己不是神人,還是當個普通人就好。
馬偕醫院說明發現邦克列酸過程。廖瑞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