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長榮空服員出勤發病 「疑未啟用Medlink」求援 衛福部長揭關鍵

    2025-10-13 17:01 / 作者 游騰傑
    衛福部長石崇良。游騰傑攝
    一名長榮航空空服員在執勤途中身體不適,返台後不幸身亡,事件引爆外界關注航空業勞動與緊急醫療機制問題。爆料指出,該名空服員多次求助,甚至在回程時建議可透過醫療線上支援系統(Medlink)尋求協助,卻未獲即時協助。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則說明,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是提供遠距醫療建議的重要工具,也是機長判斷是否折返或轉降的關鍵依據。

    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近日在執勤途中身體不適,返台後住院不治,引發外界關注。據悉,該名空服員在去程航班時就已出現明顯不適,期間多次向同事與座艙長求助,甚至建議啟用醫療線上支援系統(MedLink)尋求協助,但座艙長卻被指未採取任何行動。

    事件曝光後,其他空服員在社群平台發文痛批,提及該名組員過世,指出「這不只是遺憾,而是制度長期忽視組員健康的結果」。他們透露,空服員若請病假、事假,甚至使用特休,恐遭懲處或影響考績與年終,因此多數人即使身體不適仍硬撐上班,「因為一請假,就要付出代價」。

    針對外界質疑是否有即時啟用「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提供協助,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日在立法院受訪時說明,該系統是航空公司與地面醫療單位簽訂的專業服務,主要提供遠距醫療諮詢,除了給予急救建議外,更是機長判斷是否需折返或轉降的重要依據之一。

    石崇良指出,飛行途中若有旅客或組員身體不適,通常會先透過機上廣播尋求具醫療背景的乘客協助,他本人過去也曾多次在飛機上協助處理緊急事件。若當時沒有醫療人員,機組員可透過衛星醫療系統與地面醫師連線,取得急救指示或轉降建議,「這是將過去靠『運氣』有無醫師在場,轉成系統性的服務,能夠透過新科技幫忙」。

    他補充,機上雖備有急救包,但開啟與使用都須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而類似的遠距醫療服務,也早已廣泛應用在遠洋漁船等。

    石崇良強調,過去文獻已顯示,飛機有一定機率會發生緊急醫療事件,因此,航空公司才開始思考如何去確保旅客安全,同時協助機長判斷,因為每一次的緊急降落或折返,成本都很高,而希望旅客登機之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時飛行長達十幾小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個人也需有評估,而航空公司也希望旅客盡量不要出狀況,但幾萬英呎的高空上,很難預料會發生什麼事。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