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中,包含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共同簽署了《格拉斯哥氣候協定》(Glasgow Climate Pact),各國著手進行能源轉型與減碳政策,使「2050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不僅如此,全球各大知名品牌業者也將地球永續視為企業ESG發展重要的一環,甚至在產品研發上也從綠能角度著手。
一線科技大廠如蘋果、三星率先在產品中使用再生材料!蘋果曾宣示要在2030年讓每件產品都實現碳中和,包括 iPhone、iPad、Apple、Watch 和 Mac 在內,都使用100%回收或可再生材料來製造,並從已回收的產品中提取鋁、鋼、錫、鎢和塑膠的方法。
所謂「碳中和」,就是你製造了多少產品(或垃圾)出來,也都要按照比例回收。
蘋果永續長 Lisa Jackson 說,Apple Park 園區頂部有設置太陽能板,來提供總部所需能源;加上蘋果在各地種植的樹木和回收紙張夠多,可以維持所有的產品包裝。
不僅如此,蘋果並號召旗下數百家供應商、銷售通路、組裝商、拆解商以及材料商,從零組件製造、組裝、運送、顧客使用、充電,一直到回收及原料再生,都升級到100%可再生能源。希望有朝一日,不需要再從地球上開採新材料。品牌廠能發揮帶頭效果,蘋果所有供應鏈都必須提早因應,例如台積電二年多前就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未來將100%使用再生能源,其他供應鏈也都著手準備。
蘋果在今年9月推出的 iPhone 14 系列,也首度將經過認證的「再生金」用於產品中,包括多層印刷電路板及所有相機電線的鍍層。而印刷電路板上的焊料則採用100%再生錫金屬,另有13%經認證的再生鈷,則用於 iPhone 電池,此電池亦可由回收機器人 Daisy 拆解並重新回歸市場。至於iPhone 14 和 iPhone 14 Plus的塑料部分則是使用塑膠水瓶升級再造,以化學方式將其轉換為更堅固材質製成的天線,其設計宗旨就是把環境衝擊降到最低。
蘋果旗下的拆解機器人「Daisy」曾在發表會上露面過,令許多果粉嘆為觀止。目前 Daisy 的能力已從2018年拆解9款 iPhone 到目前可拆解23款;更重要的是,Daisy 不僅在自家使用,蘋果也進一步擴充其專利,將 Daisy 的拆解技術免費授權給其他公司和研究人員。
除了 Daisy 之外,另一個機器人「Dave」負責拆解觸覺引擎(Taptic Engine),協助回收有價值的稀土磁鐵、鎢和鋼。還有「Taz」這款機器則運用類似切碎機的技術,將磁鐵從音訊模組中分離,從電子產品中回收更多稀土元素。
除了蘋果之外,三星旗下DX事業群也預計在2030年實現直接和間接淨零排放,以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為目標。該公司計畫在2030年以前,為推動環保措施將挹注超過7兆韓元(約1679億元台幣)資金,投資領域包括:減少製程排放的溫室氣體、節約用水、擴大回收電子廢棄物、減少汙染物等。
此外,在再生材料部份,三星預計在2030年前,將50%的再生樹脂放進產品的塑膠原料中。像是今年上市的Galaxy S22中的S Pen內罩等重要元件,就是利用海洋中的廢棄漁網製成。而8月推出的Galaxy Z Fold4也採用漁網回收的塑料製成;不久的未來將延伸至其他產品。
在廢棄產品回收部分,三星也計畫在將電子廢棄物的回收範圍,從全球50個地區擴大至約180個。期望至2030年,回收電子廢棄物能到達1,000萬公噸目標,並計畫在2050年以前,累計回收重量達到2,500萬公噸。
台灣三星電子表示:自2009年至今,三星於全球共回收逾500萬公噸的電子廢棄物。而三星位於美國、歐洲和中國的所有工廠,已全數使用再生能源。該公司同時積極推廣升級再造計畫,為回收的老舊智慧型手機賦予新生,華麗變身成IoT物聯網等裝置。
此外,像是以軟體服務起家的 Google,旗下也有消費性硬體產品。從前年(2020)開始,所有 Pixel 手機、智慧錶和 Nest 揚聲器等裝置,都使用可回收材質。預計在2025年以前,Google 硬體產品組合中,至少50%的塑膠原料將改為使用可回收或可再生材料,並且不再使用塑膠包材,讓包材100%採用可回收材料。
根據研調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約12億支,每支手機在生產製造過程,必然產生大量碳排放。但其中只有15%的手機會被妥善回收,大部分的舊手機都被棄置在家或繼續待在回收廠,長久下來對環境是很大的負荷。
手機消費者最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方式,就是把不用或損壞的舊手機,拿回原購買地點。若是近幾代的機種,還能享有舊換新折價優惠。根據蘋果數據顯示,2021年,該公司已將1220萬台設備與配件發送給新擁有者以供重複使用,致力延長裝置的使用壽命,並減少對未來採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