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女王頭」禁止遊客觸摸後,頸部的變細速度已減緩。翻攝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管理處網站
「野柳女王頭」又見斷頭危機!有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貼出照片,指出女王頭後頸靠近底部出現一道明顯裂痕,引起熱烈討論,擔心女王頭「可能有危險了」。對此,野柳地質公園出面回應,裂痕為自然風化形成的節理,並非突然產生,早已存在多年。
野柳地質公園總經理湯錦惠說明,女王頭頸部下方的裂痕是由岩石長年受風化、海蝕等自然力量所形成的節理面。雖然裂痕已存在多年,確實逐年在加長與加深,但這是預期中的自然現象,並非突發斷裂。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北觀處)資料,女王頭2024年10月的頸圍實測為116.59公分,對比1994年測得的220公分,31年來已縮減103.41公分。歷年測量也顯示,頸圍平均每年自然縮小約1公分,風化速度雖然可預期,但仍需密切關注。
針對近日有網友發現的裂痕,北觀處表示將啟動裂縫監測與比對作業,且自2012年起便已禁止遊客觸摸女王頭,同時與學術團隊長期合作,監測風化速度與地質變化。過去10年間,風化速度已較早年略有減緩。
根據《聯合新聞網》,野柳地質公園2006年測得女王頭頸圍136公分、2012年130公分、2018年為125公分,至2022年為118.3公分,變化趨勢穩定下降。園方指出,女王頭作為台灣指標性地景,是許多民眾與遊客的共同記憶,斷頭風險雖難以完全避免,只有致力減少人為干擾,一切隨自然變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