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仁廷專欄|「柯文哲到底有沒有亞斯?」從柯文哲的個例進一步認識亞斯特質的主動性

    2019-09-05 11:55 / 作者 洪采姍

    台北市長競選時,柯文哲不同以往政治人物的言行引起社會大眾對「亞斯特質」的關注,甚至帶給兒童亞斯的父母一些希望,然近期2019年的表現,他的主張與過去價值衝突,且失言時會說「我柯文哲講話就是這樣,高興不高興隨便你。」事後則表示「當然有時候我們用字不精確、用詞太狠,我也坦白講,我不是一般的、你們平常看到的政治人物…」,這讓部分民眾認為他以「我有亞斯伯格」的理由模糊焦點,也加深了社會對亞斯人的誤解與貶抑,以為亞斯特質有這樣的個性。 


    「亞斯特質是什麼?」

    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亞斯特質」的概念與影響。



    亞斯特質所帶來的,是「情緒辨識系統的困難」,亞斯人跟一般人有情緒,也受情緒影響,但卻「辨識困難」。用接錯線的比喻較能明白,情緒訊息來了卻不知道那是什麼(就像亂碼),也就無法進一步覺察處理與回應他人,情緒只是困擾。情緒辨識系統的困難我簡稱為「情阻」,順著這條線下來,亞斯人因此有了「社會溝通困難」,因為一般人是多重管道訊息溝通,同時運用肢體語言、言外之意、多重語義、關係交情、利益糾葛….而亞斯人因為情阻只能抓取字面上的意義,單路徑解釋與多路徑變化當然對不起來,所以溝通困難常有誤會。



    社會溝通困難所帶來的後果,絕非只是誤會而已,溝通挫折也會間接造成亞斯人缺乏自信(因為抓不到規則)和固執自大(只好「自我中心觀點」解釋)的自我形象。人際互動多變,又抓不到規則,如果我們也在這樣的環境下(類似我們進入陌生國度或新環境時)就會恐懼不安。常常恐懼無人傾訴,個體會創造「自我撫慰」行為,像是自說自話、找熟悉氣味與安心場所、儀式行為等。

    (圖片來源/柯文哲Facebook粉絲專頁)

    對亞斯人來說,還會多一種「固著行為」,那是屬己獨有的規則作為,產生什麼事都能預測、且如期發生的安心感,心理功能是自我安撫。其實一般人也會這樣,差別只是亞斯人多會將其視為保護內在的安心城堡,因此要他改變這個固著,反抗自然就大。同理,不能分辨人際線索的亞斯人便不愛說謊,也無法分辨謊話、玩笑話,情阻的關係,他們轉而依靠具體可見的性質,如絕對精準的語意,用認知能力拆解現象,靠自己學習,直來直往,才能掌握這個世界。



    「社會溝通困難」和「固著行為」是診斷亞斯人的唯二標準,都是由最初的「情阻」所衍生出的「被動適應行為」,要亞斯人學習或克服這個情阻,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不易,因為他們先天沒有「情緒概念」也體會困難,宛如向先天性視障的朋友說明「顏色」一樣不知從何教起,亞斯人一切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學習,逐步建構屬己的一套處事規則。

    「有沒有亞斯特質怎麼評估?」

    社會溝通困難和固著行為這兩項,一般人或多或少也是有的,因此交由醫院正式衡鑑後確診亞斯特質是較為準確的。這邊提供幾項日常生活可以評估的資料點,並以柯文哲為例,供我們概略區別:



    1.個人史

    亞斯特質是持續性的,從小就有跡可尋,如果發現情阻與固著現象一直在整個生活裡出現,那大概就有很強的證據了。

    柯文哲在競選台北市長時,釋出很多個人故事,包括過去在台大醫院與同事相處的例子,從中都可以找到他能力很強但人際關係很差的「社會溝通困難」和「固著行為」。



    2.配偶對他的描述

    亞斯人的情阻是天生的,要自覺不是那麼容易,但家人和配偶則會先感受到,他們的陳述也相當可信。

    柯文哲的例子可從他配偶陳佩琪對家庭生活的描述來理解,他正因為有如此理解和包容的妻子,代為處理亞斯人難以理解的事,柯文哲的日常生活才得以維繫。



    3.遺傳因素

    亞斯特質屬泛自閉症族群,這一類具有遺傳因素。報導中說明柯文哲的兒子也確診為自閉症,可視為參考依據。



    4.人事互動的對比

    亞斯的情阻特質自然不考慮情分,而專注在「事物」上規則化、就事論事、照章行事及快刀斬亂麻,這也是柯文哲擔任市長初期,民眾對市政結果的好評,然在人際互動上,從新聞報導中可知他「跟人互動都怪怪的」,鮮少講求客氣、委婉、熱情等特質。我與曾擔任柯幕僚的人在公開場合對談,該幕僚也有亞斯兒子,他用對他兒子的方式與柯互動,發現極為順暢,他覺得柯是亞斯。



    5.面對面交流的感受

    跟亞斯面對面交流,一陣子後可以發現,感受不到情感的交流,對方既不會見面三分情,之後也不會顧及交情,最常有的感受是「他有把我當成朋友嗎?」其實亞斯人的友誼認定及表現跟一般人不同,並非沒有友誼。



    綜上所述,柯文哲到底是不是亞斯呢?我認為他是。



    如果成人期才發現自己是亞斯,通常不太需要醫院確診,因為亞斯特質不是「病」,也就無治癒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有這些特質並接受它,稱為「亞斯自覺」或「亞斯覺醒」。

    (圖片來源/Pixabay)

    「亞斯人自覺後的主動性」

    若亞斯人只有社會溝通困難和固著行為,這是亞斯特質的被動型態,我重複強調亞斯人與一般人無異,而「人都是有主動性」的,當亞斯人真正認識自己時,覺醒後會產生主動性,他會積極選用輔助方式讓情阻不是障礙,轉變為「自身特質」,運用不被情緒干擾的特點(如:就事論事,迅速瞭解事物之間關連性的直覺)發揮長處,從被動轉為主動型態,亞斯人自我的控制感也大大增加了



    被動型態的亞斯人可能會卡在情阻與固著裡,導致每個亞斯看起來都差不多是那個樣子,然主動性誕生後,亞斯人其實=亞斯特質(情阻程度類似光譜範圍各不相同)+ 每人性格 + 成長經歷而組成千萬種不同亞斯類型。主動型態的亞斯可發揮出個別特色和性情,讓「積極學習」超乎想像,用最近的比喻說,主動型的人會跨出舒適圈,產生新的反應模式。

    「柯文哲就只是亞斯個例」

    柯文哲是亞斯,但不是被動型亞斯,他已轉成主動型,而且有他自己的演化之路。我的推想是,當柯文哲被眾人肯定當上市長後,他開始從被動轉為主動,據過去的幕僚說,柯文哲其實不斷地觀察人們而讓自己有所變化(也有隨扈在旁提醒該怎麼做),他曾說過,為阻止他習慣性的脫口失言,他設計了「先在腦海中講一遍,檢查一遍再說出來」的機制。我想柯文哲這幾年學習了政治,有他自己的解讀與觀點,並演變出新的想法。



    柯文哲新的想法覆蓋了舊想法,但不懂得掩飾,導致民眾很快發現他的矛盾(這部分就傾向是亞斯特質,他不在乎民眾對市長形象轉變的情緒,自我中心式的往前衝)。至於柯文哲有幾次拿「他就是亞斯,所以沒辦法」的說詞,一種解釋是亞斯特質裡「合則來不合則去」的不用溝通原則,另一種解釋是政治團隊教他緩衝失言的方式。



    柯文哲特有的表現,是因為他累積的肯定夠多了,能走出固守規律的安心城堡,嘗試開始展現「自己的東西」,並想把這個發現套在別人身上。柯文哲的政治表現在社會上仍不算適宜,學習時受情阻影響恐怕也只是學到半套而已,否則應當有更完美的角色詮釋,政治是一套以利益與表面互相交纏的手段,比一般人際互動複雜多倍,真要作政治角色,柯文哲恐怕還無法全面顧及。

    (圖片來源/柯文哲Facebook粉絲專頁)

    亞斯特質因為柯文哲而被社會關注,新聞報導當然只講引人注意之處(這是媒體訊息的傳播形式),後期也因柯文哲的個別性而被扭曲了,不是所有的亞斯都一樣,柯文哲只是亞斯個例之一。



    柯文哲事件最主要的討論是,亞斯不該被刻板印象、被認為亞斯人都會用「我就是這樣又怎樣」的心態處事。亞斯是一組特質,其生理限制影響了個體如何表現、表達,然人性是共通的,我們進一步該探問的應該是「這個人想做什麼?表達這個的意義何在?」,是認識眼前的「這個人」而不是「XX特質」,如此,父母才知道怎麼進一步協助孩子激發主動性,如此,朋友之間才知道怎麼進一步溝通。



    「柯文哲到底是不是亞斯?」不是二分法的討論,而是藉由此事讓社會大眾更正確認識何謂亞斯特質與其主動性。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