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人拿起暖暖包第一件事,就是拼命搓揉,認為摩擦可以生熱。不過其實這樣會降低使用壽命。拋棄式的暖暖包,發熱原理是「讓鐵粉生鏽」,加入了活性碳、蛭石、食鹽,來加速鐵粉的氧化反應。
因此「用搖的」比較能增加鐵粉與空氣的接觸機率,發熱效果更好;不斷地搓揉,反而會讓鐵粉受熱不均,容易變得不暖。
(圖片來源/HotHands)
大家常隨手將暖暖包放進口袋裡,認為有保溫作用──然後將手伸進口袋裡取暖。這麼做,有點浪費了熱能。
日本醫學博士福田千晶在《暖活:手腳冰冷隱藏著可怕的危機!》一書中建議,把暖暖包放在「腰部兩側」是最適合的做法,因為腰部骨頭少,且是聚集肝臟、腎臟等器官的地方,只要腰部一暖、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全身就都會暖起來。
(圖片來源/Unsplash、HotHands)
雖然暖暖包的溫度最高不過50℃上下,但若長時間貼著皮膚,便有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在醫學上,指的是長時間固定接觸44~50℃的中等溫度熱源,導致皮膚紅腫,嚴重者還會起水泡、脫皮或者發白。低溫燙傷也有常發生在電暖爐、熱水袋的使用上。注意使用暖暖包還是隔著一層衣服比較好,而且要定時更換貼著的位置。
拋棄式暖暖包不再發熱,就是裡頭的鐵粉都生鏽完畢了。天冷的時候一天一個,用量也不可小覷。
不過下次用完先別急著丟,暖暖包鐵粉裡的活性碳有除臭的效果,鐵粉及蛭石還可以吸收水分。台灣的冬天溼冷,我們可將用過的暖暖包放在鞋櫃、衣櫥等置物空間,去味又除溼,物盡其用。
作者:Edward 文章出處:Bella儂儂
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