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8 19:57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丁尼斯回憶與台灣的特殊緣分,表示在與中研院等機構的合作過程中,不僅看見台灣將研究轉化成產品的潛力,也發現台灣多元面貌,他形容太魯閣國家公園景緻是「美國從未見過的美景」,「你們的企業、你們的國家非常成功」。
2025-10-08 10:02
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由英美法3位學者共同獲得。1980年代中期,克拉克、德沃雷、馬丁尼斯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組裝一個當時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電路,結合嚴謹、想像力與務實的迴異個性,40年後共獲諾貝爾獎殊榮。
2025-10-07 21:35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三位研究量子力學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的加州大學學者共同獲得。穿隧效應是量子力學百年多前開始建立時諸多反直覺的神祕現象之一,也曾一度是進入奈米製程時,晶片製造工程師必須克服的頭痛問題。如今,新的晶片製造技術不但反過來利用了穿隧效應,這個現象更是成為當今開發量子電腦的基石。
2025-10-07 18:33
2025年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項頒發給三位美國加州大學學者,表彰他們對於量子力學的研究。雖然得獎者出身自英美法三國,美國這個科學研究大國還是再度「全包」獲獎學者的關鍵研究,他們的關鍵貢獻也為今日最先進晶片的進展鋪路。
2025-10-06 18:53
週一(6日)宣布的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由日美共三名學者獲得,其中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坂口志文的研究是三人中最先開創先河的突破。日本至今已經有29人獲得諾貝爾獎,尤其是在科學領域方面近年頻頻獲獎,基礎研究能力雄厚有目共睹。
2025-10-01 18:23
北市一名73歲曾姓婦人昨為爭搶北捷優先席,甩手提袋驅趕一名年輕人,遭對方一腳踹開,影片在社群瘋傳,成熱門話題。事後,曾婦被揭露是「研討會蟑螂」,今則因竊盜案被捕,累累前科也跟著曝光。
2025-09-19 16:02
年度「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得主18日揭曉,有研究團隊好奇日本和牛被塗上斑馬般的條紋,是否有助防蚊,還有人探討蜥蜴偏好的披薩口味,這些實驗成果獲得主辦單位肯定。
2025-09-10 07:00
有「人工智慧教父」(godfather of AI)之稱的加拿大科學家辛頓(Geoffrey Hinton)最近警告,AI將導致「大規模失業」,並且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2025-08-27 16:13
美國總統川普本週突然宣示將准許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求學,與他執政以來的政策相左,也引發鐵桿支持者反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為川普辯護,稱美國有15%的大學仰賴外國留學生,但極右派議員格林表示,若真如此,「這些大學是靠中共支撐」,「本來就該倒閉」。
2025-07-22 09:15
人工智慧(AI)能力又更進一步!Google和ChatGPT開發商OpenAI各自宣布,他們的AI模型在最新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IMO)比賽中拿到金牌,而這也是首次有AI模型拿到IMO金牌成績,代表AI距離作為協助數學家解決難題的工具更進一步。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