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13:35
114年大學學測國文寫作第二大題作文「關於52赫茲,我想說的是……」,不少考生受訪時大嘆不易作答;不過大考中心今(2/11)指出,題目是半開放考題,很好發揮,有考生以自身語言障礙、新住民二代身份談被排擠的經驗,出現不少好文章,只要文章結構完整、情感雋永者,都可拿A+級分。
2025-02-10 13:12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於上會期曾提議刪除公視基金會23億元的預算案,並到離島出版社總編何欣潔貼文,寫下「丟掉那隻要飯的碗」,讓文化圈、影視圈都炸鍋。不過,陳玉珍昨(9日)透露自己前往台北國際書展參觀,並強調「補助消費者比補助生產者重要」,希望文化界不再仰人鼻息。
2025-01-21 18:05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提案刪除文化部補助公視的23億預算,甚至嗆聲藝文界「丟掉那隻要飯的碗」,儘管最終改為刪減1%的2300萬元,仍澆不熄外界怒火,群起撻伐她是「文化殺手」。陳玉珍自豪自己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文化素養很高,聲稱能背誦《唐詩三百首》,還引述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對此,作家苦苓以學長身分喊話陳玉珍,公開挑戰當眾背誦《琵琶行》,「3天準備夠不夠?」
2025-01-20 14:20
因為提案刪除公視基金會23億元預算,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近日成為影視圈、文化圈眾矢之的,民進黨立委范雲也爆料,陳玉珍還想把2024至2027年的「文化黑潮計畫」整個扼殺,痛批陳是「文化恐怖殺手」。對此,陳玉珍也出面反擊,表示自己畢業於台大中文系,唐詩三百首可以從第一首《感遇》背到最後一首《金縷衣》,會砍預算的初衷緣於不想要文人再仰人鼻息,不讓意識形態決定補助。
2024-12-10 08:10
為了解台灣青年的想法,了解所遇到的困境,《太報》與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合作,委託皮爾森數據進行「青年生活追求調查」,將分成兩週深入解析報導。本週第一部分是檢視台灣青年(18歲至40歲)之價值觀與生活觀,全面探討台灣青年的人生追求、消費觀念、職場期望。本篇是探討青年的職涯規劃及職場選擇,了解青年工作的渴望與想像。
2024-11-21 17:05
作家楊双子作品「臺灣漫遊錄」獲美國國家圖書獎,楊双子今天表示,兩次學運讓她意識到台灣飽受大國威脅,年輕人應該站出來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從此開啟她書寫台灣女性的文學之路。
2024-11-12 11:39
迎接2028年百歲校慶,國立台灣大學將從今年起,每年逐步公布百大貢獻事蹟與人物,今(11/12)日公布首批24件,包含杜聰明終結鴉片成癮、李遠哲獲諾貝爾獎,以及改良蓬萊米米、興建翡翠水庫、烏腳病防治等重大歷史事蹟。
2024-10-18 19:04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18)日宣布,台北文學館將設在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新建大樓「公館大樓」,預訂2027 年底開館營運。文化局期許未來結合城南周邊大學、親水與山景之自然景觀、藝文場館、文學出版社,成為休閒遊憩、文學推廣與串聯交流重要地標,持續擴大文化影響力。
2024-10-16 12:35
紀錄片《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的兒子齊廷洹,受邀苗栗演說被活動承辦員羞辱「靠老爸餘蔭就能吃一輩子」,讓他氣到當場走人。齊廷洹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曾在高中擔任國文教師,也曾賣過BMW,齊柏林離世後,齊廷洹成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擔任基金會董事,繼承父志致力環境教育。
2024-09-04 09:44
被視為美國軍方「科技大腦」的國防部研發暨工程次長徐若冰(Heidi Shyu)於台灣出生,向來低調的她近日罕見受訪,談論她在國防部所負責的抗中科研計畫。媒體報導指出,徐若冰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等美國政府華裔官員,代表著中華民國和美國之間在兩次冷戰時期的特殊情誼。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