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13:59
中南部地區近日因西南氣流影響,連續多日降下致災性豪雨,9天半的時間內就有多達17個測站累積雨量突破2,000毫升,就連分隔島都疑似因為過度潮濕長出香菇,「下到生菇」奇景吸引許多民眾圍觀、拍照。警方今日(8/5)凌晨1時巡經該處時,發現仍有不少民眾圍觀而影響行車,因此主動將香菇拔除。
2025-07-22 14:25
丹娜絲颱風除了重創南部,也造成類鼻疽疫情升溫,上週國內新增6例丹娜絲颱風後發病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居住於高雄市,其中2例死亡,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颱風過後一個月內都是類鼻疽好發高峰,民眾務必要防範塵土、汙水,而今年類鼻疽個案已寫下史上新高。
2025-06-25 12:55
太腸癌在10大癌症中排名第2,引發國人重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臉書指出,很多人認為每天排便就是健康,但這並非唯一標準,重要的是規律與順暢度,如果有3種狀況: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便秘伴隨腹脹、血便、體重下降;長期腹瀉,甚至解不乾淨,就應該注意。
2025-06-19 08:35
前總統陳水扁日前透露因連續血便,進醫院照胃腸鏡切除了8顆胃瘜肉,如今瘜肉化驗結果出爐,他昨晚(6/18)表示,8顆病理切片檢驗皆為胃底腺瘜肉,是胃構造良性增生而形成,「沒有發現惡性腫瘤細胞」,讓他直呼「謝天謝地,由衷感謝各界的關懷」。
2025-06-16 10:52
前總統陳水扁今(6/16)在臉書PO出自己側臥病床的照片,看起來面色憔悴,透露因為連續幾天血便,安排胃腸鏡檢查,切除了八顆瘜肉,還說「如果我還是總統就有副總統代理問題」。
2025-05-27 12:01
現代人因工作、學業壓力,常導致腸胃不適甚至便秘,為改善健康狀況,許多人透過攝取蔬果補充營養。但也有民眾擔心攝取過多水果恐導致果糖攝取超標、增加體重。對此,台灣腸道醫學會理事長郭昭宏建議,每日水果攝取量以「一個掌心大小」為一份,成人每日應攝取兩份,並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GI)水果,如奇異果、木瓜、柑橘類與蘋果,有助血糖穩定與腸道保健。
2025-04-10 09:54
一名35歲的男性業務員,近一年來反覆出現腹痛與腹瀉症狀,經常因腹脹導致食慾不振,不僅影響工作表現,連日常生活也深受困擾。經就醫檢查,透過大小如魚肝油膠囊的「膠囊內視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少見的克隆氏症。在接受妥善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體重也不再持續下降,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醫生表示,小腸疾病較難以利用傳統腸鏡檢查一窺全貌,臨床上會仰賴膠囊內視鏡補足此一盲點,對克隆氏症早期發現與評估病灶嚴重程度有極大幫助。
2025-03-20 18:27
疾病管制署今(20)日表示,國內出現今年首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個案,為南部未滿10歲女童,於3月8日出現高燒、間歇性腹痛、血便、活動力下降等症狀,至急診就醫後收治住院並通報,於3月18日檢驗確診出血性大腸桿菌,為O157:H7,目前於普通病房住院治療中。
2025-02-23 17:17
宜蘭傳出虐狗事件。一名許姓男子到女友家留宿,半夜突然聞到刺鼻藥水味,起床驚見飼養的8歲法國鬥牛犬「豆豆」,躺在地上吐血塊、拉血水,旁邊剩下半瓶除蟲用的農藥,連夜送醫,所幸救回一命。
2025-01-15 11:09
由壓力引發的腸道慢性發炎,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幾乎是不少現代人擁有的疾病。不過,此問題現在有解方了!清華大學今(15日)表示,生醫學院助理教授邱于芯與國衛院生技藥研所所長謝興邦組成的生物、化學跨領域研究團隊,找到關閉腸道細胞表面離子通道的機制,成功研發出抑制發炎分子釋放的藥物,為治療帶來新希望。這項研究成果更登上知名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