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16:22
退休後希望能盡情享受第二人生,然而隨著年齡漸增,醫療需求逐漸增加,此時若缺乏完善的醫療保障,可能面臨沉重的醫療支出負擔。安達人壽提醒,應善用手術險與癌症險的優勢與特性,構築兼具廣度與深度的醫療保障計畫,打造退休後的堅實防護網,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同時,也讓退休生活更加從容無憂。
2025-03-13 10:00
馬斯克主導的美國政府效率部在重重爭議下,宣稱已大砍省下1,000多億美元,但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其實只有少數部門的支出有所下降。美國財政部新數據更顯示,聯邦支出在上個月上升至破紀錄的6,030億美元,凸顯川普政府在大幅削減政府規模上面臨的困難。
2025-02-27 16:30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今(27)日召開第三次委員會議,針對近期醫院壅塞議題,總統賴清德首度回應,未來將持續透過各縣市衛生局,加強督導、調度急診病床,同時持續強化各醫學中心的院內病床調度,以及發揮緊急醫療網功能,加強區域醫院間的聯防機制,減輕急診壓力,同時加強民眾獲取分級就醫資訊、落實醫療分級制度。
2025-02-24 13:43
近日全台急診壅塞,昨(23日)連台灣急診醫院會都罕見發文求救,行政院長卓榮泰今上午已請衛福部針對相關整備情形進行報告。北市聯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就直指原因是「健保執政無能」,把成本轉嫁給全民和醫師,他並分享有離職醫師透露,「一上班接了2、30床,根本記不得誰是誰。」
2025-02-12 11:04
「壯世代」爭議持續延燒,50至64歲族群有多種稱號,如「熟齡族」、「橘世代」或「50+」。他們既非年輕人,也非傳統老年,卻承擔著父母長照與子女扶養的壓力,成為新的「三明治世代」,生活充滿困惑與挑戰。 在運輸業做了33年的羅家明(化名),原本期待退休後能享受生活,卻因子女留學而花光積蓄,被迫繼續工作維持生計。許多中高齡者因經濟壓力與責任,無法「中年出走」,心理壓力未受重視,甚至連政府提供的心理諮商資源,也未涵蓋這個族群。 衛福部去年公布的《111年老年狀況調查》顯示,55-64歲仍要提供家人經濟支援的比例為21.2%,其中主要提供的對象以子女的14.37%最多,父母則有8.5%。弘道老人基金會調查顯示,50至64歲族群中,僅有6.6%不會擔心未來老後生活開支,擔心者中,長期照顧費用與醫療支出占比最高,甚至有22%受訪者連基本生活費都會擔心。 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指出,台灣熟齡族仍是家庭經濟支柱,但存款不足,長照與醫療負擔沉重,加上勞參率低,使他們面臨極大壓力。除了經濟壓力,熟齡族的獨居比例也在上升,未來恐面臨老年貧窮問題。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表示,政府應提供更多就業與照顧支持,推動「活力老化」,讓中高齡者透過工作維持經濟與身心健康,避免陷入貧困與孤立。 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與慶寶勤勞基金會合作,目前在全台灣已有17個樂齡健康活動中心據點,目的是建立社區互助網絡,提供適合的學習資源,讓這群「新老人」在延長健康餘命的同時,也能「自助、互助、共助、公助」。
2025-02-12 08:00
「壯世代」爭議炒得沸沸揚揚,事實上,50至64歲的這群人有很多稱號,「熟齡族」、「黃金世代」、「橘世代」、「新中年世代」、或是可以跟日韓一樣用中性的「50+」稱呼,他們在思想和行為與傳統的「前老年樣貌」截然不同,卻也是新「三明治世代」、「流沙中年」的一群,有著說不出的苦惱與困惑。
2025-01-09 16:59
衛福部今(9)日核定2025年全民健康保險總額預算為9286億元,成長率為5.5%,醫界表示樂觀,期盼可以改善醫護人員出走潮問題,然而付費者界「醫改會」則是擔憂淪為補充健保點值,無法落實在醫療服務、友善職場上。
2024-12-27 19:15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今(27)日舉辦「健康投資政策建言」記者會,提出5大健康投資政策,呼籲政府增加健康投資、拓展多元財源以確保健保永續經營、持續優化醫護人員勞動權益,並增加新藥預算及新藥健保給付範圍。
2024-12-27 10:57
立法院今天(12/27)將三讀《老人福利法》修正草案,規定65歲以上所得稅率20%以下者,健保費由中央政府全額補助;此項修法遭各方反彈,連提案的國民黨內部也有不同聲音。北市醫師工會今表態反對修法,認為將造成不正義的世代分配,希望不要政策買票。
2024-12-17 17:28
行政院卓榮泰今(17)日宣布,健保點值將撥補至0.9,醫界五大團體對此表示肯定與支持。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相信這是健保改變的開始,未來必將能優化健保體制,提升台灣人民的健康指標並進一步提高醫療品質。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