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屁窒仔、流氓混混,各種戲謔玩笑的用詞,反應著主流社會對許多高關懷少年少女的印象,不自覺論起階級,忘記無論是誰,都應是社會共同守護的對象,不知道他們平常都在哪裡出沒?過著甚麼樣的生活?就如台北與基隆如此人口密集繁華的地方,每個角落裡可能都有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逆風劇團創辦人之一成瑋盛表示,自己青春期也曾在街頭「鬼混」幾年,他懂「壞孩子心裡最脆弱的一塊」,那種不被社會接受、徬徨無助的感覺,而這個專為高關懷青少年服務的劇團,主旨就是讓他們看見「人生其實是有很多選擇的」。
2015年,成瑋盛、陳韋志及邱奕醇一起創辦「逆風劇團」,他們稱自己曾是「非行少年」,也就是需要高關懷的青少年。成瑋盛就說,許多非行少年的原生家庭存在家暴、性侵、欠債、服刑、父母離異或離世、酒癮、藥飲或重病等背景,造成青少年的身心壓力超出負荷,若這時沒有人適時伸出援手,恐怕會導致他們中輟、情緒障礙、學習低成就、與社會脫節,甚至為了求生存而遊走法律邊緣。
不過,事實上,一般相對健全的家庭也有可能產出非行少年,譬如成瑋盛就是。他表示,自己出生公務員家庭,爸爸是救人的消防員,媽媽是原住民就業服務員,家裡還有弟妹,一家平凡幸福。不過,他從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小學因接觸宮廟文化,想認識很多朋友,所以加入陣頭拿旗子,提早看見許多江湖事。
隨著年紀成長,他因為學習低成就拒絕學習、寫信批評體制,在學校種種抗拒都讓他陷入青春低潮,「我外表看起來毫不在乎,但我知道自己心裡其實有很重的挫折感,為什麼大家都做得到,我不能?」後來他敢在街頭嗆聲單挑、看不順眼操起球棒就打、玩火燒公車,幾次被警察和少年隊壓制訓話也不在乎,只想當下爽就好。
慶幸的是,成瑋盛心裡有把尺,他不加入幫派、拒絕吸毒,再加上社工推他參加「台北市少年代表團」,他也看到朋友為了不想被關而自殺,其他人不是被關、就是被留級退學,他興起想要改變的念頭,為自己找到真正的自由。
後來,成瑋盛高二接觸戲劇社團當編劇,他發現一齣戲從無到有是需要多元角色互相成就,第一次戲劇演出時從頭哭到尾,「那種相信的力量很強大,它讓我體驗到幸福、療癒,讓我想要成為非行少年的貴人。」
於是,2015年,18歲的成瑋盛與2個朋友一起成立逆風劇團,開始到街頭找尋非行少年,透過戲劇、24小時on call陪伴服務,為了擴展服務,還成立「逆風聯隊」到社區送餐掃街做公益,「逆風學院」開課教安全帽彩繪、騎車旅遊,「台灣風啟青少年賦歸協會」拓展青少年服務需要幫助的弱勢孩子。
逆風劇團今年已成立7年,幫助全台超過500名非行少年,成瑋盛就說,這數據不是炫耀,而是用時間、愛、耐心、承諾、信任換來的。早期沒有經費的時候,他甚至帶著孩子們到便利超商求食物吃,也曾沒有固定據點流浪過一陣子,但這些都不是放棄逆風劇團的理由。
他分享,先前因為想把服務拓展到全台,他就在一次聚會的時候問非行少年「除了雙北,有對什麼地方印象深刻嗎?」可是他得到的卻是一陣沈默,他才知道這群孩子幾乎沒有去過外縣市,甚至海邊都沒去過,這項事實讓他相當驚訝心疼!於是,劇團規劃一個環台2個月的計畫,帶孩子們到處去做服務、到監獄或安置機構當老師,想盡辦法讓他們多看多體驗,並從付出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當他們行經彰化遇到一名讀高職的貧困少年,家裡只有爸爸跟奶奶養雞餬口。少年個性憨厚乖巧,經劇團鼓勵引導,他說自己的夢想是想念體育班學柔道,並向劇團成員承諾自己會朝這個方向好好努力,「後來他傳訊息告訴我們說,爸爸中風了,阿嬤眼睛要開刀,他只能休學去打工養家,很抱歉自己沒有辦法完成承諾。我們聽了都很難過。」
不過,劇團也發現這名少年總是騎著破舊的腳踏車,從郊外騎到市區,艱難又危險,評估之下幫他募到一輛價值8萬元的新車,親自南下送給他,讓這孩子感動地流淚,明白自己並不孤單。
成瑋盛說,整個逆風團隊還有好多好多事想做,還有很多高關懷青少年需要被發現,他期待,未來團隊能陪著這群孩子,一起找到更多人生選擇。
逆風劇團小檔案
成立時間:2015年
登記立案:2018年8月22日
負責人:成瑋盛
創辦人:成瑋盛、邱奕醇、陳韋志
主要服務:中介教育藝術陪伴、青銀共創藝術陪伴、反毒及抱走青春生命力講座、夢想列車環島巡迴、社區公益、深夜陪伴、戲劇陪伴、職涯探索、體驗教育等
經費來源:公演收入、小額募款、公部門、企業合作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