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6)日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為南非工作返台的60多歲男性,目前國內累計477例確診(385例境外、55例本土、36例敦睦艦隊及1例待釐清)。
國內已連續115天無本土病例,新增確診皆從境外移入,許多專家、民眾呼籲指揮中心應實施「入境全面普篩」,不少縣市首長也表達關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教授今日出席記者會,親上火線說明。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李秉穎教授。(圖片來源/截自衛福部YouTube)
李秉穎教授指出,「入境全面普篩」等防疫政策,都曾在專家諮詢小組會議中被拿出來討論。他強調,所有政策都必須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不是「有效就要去做」。他以「封城」為例,全面封鎖一定是遏止病毒最好的方式,疫情初期也有縣市實施封城演習,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是不是有其必要?
李教授談到,「入境全面普篩」的成本預估每日420萬元,實際效益卻很低,「我是200%不贊成!」台灣目前入境有14天的隔離檢疫期,若實施「入境普篩」檢測為陰性,有人說可以縮短檢疫時間。對此,李教授表示,新冠病毒潛伏期14天,前期核酸檢測不出來,可能會出現「黑數」,若是讓這些人提早隔離期滿,極有可能會造成病毒的散播。
李秉穎教授也舉出美國CDC的研究報告,新冠患者在發病9日後無法分離出活病毒,代表10天之後就沒有傳染性,因此台灣入境檢疫14天的作法非常合理。他並強調,政府為了新冠病毒的防疫投入龐大經費,包含檢驗、居家檢疫補助、警政人力、振興經濟、醫療費用等,甚至抗病毒藥物、未來的疫苗都非常昂貴,所有的經費都要花在刀口上,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對於有人質疑,入境普篩如果沒用,為何要針對菲律賓實施普篩?
疾管署楊靖慧組長拿出7月26日至8月2日菲律賓入境旅客全面篩檢的數據,強調其中無症狀者檢驗陽性者僅2例,且皆是後續追蹤關懷機制可發現之對象,代表「居家檢疫」14天非常必要,而「入境普篩」可提升的防疫成效則很有限。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現行實施入境者居家檢疫之國家,如我國及紐西蘭,疫情緩和且控制良好;反之,採取入境篩檢之國家,如日本、泰國、冰島及香港等,疫情相對嚴重。楊組長說,台灣以入境14天檢疫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的模式,至今都沒有社區感染,防疫成果在全世界表現優異,她強調:「學習防疫成果沒那麼好的國家的作法,看起來是沒什麼意義。」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也說,根據過去的經驗,如果只做機場普篩會忽略掉35%的病例,這些人可能是入境前感染,但入境時沒有發病,入境後才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