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立陶宛前外長卸任後旋即訪台 專文喊話:自由不是免費的

    2025-01-13 18:13 / 作者 李佳穎
    前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李佳穎攝
    前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昨(1/12)日首度訪台,這是他於去(2024)年12月卸下外交部長職務後首次海外出訪,他於抵台後在個人網站刊出專文表示:立陶宛、烏克蘭、台灣等所有在不可能中前行的國家都團結一致,彼此都銘記自由從來不是免費的。

    藍柏吉斯卸任後首次海外出訪就獻給台灣,為此他無法在立陶宛參與「一月事件」的紀念活動。不過,他在文中首先提到,他深刻感受到立陶宛與台灣之間的連結。儘管兩地距離遙遠,文化與歷史背景迥異,卻有一種力量讓彼此感到親近。

    立陶宛議會於1990年通過提案,欲從蘇聯獨立,蘇聯因此於1991年1月13日發動軍事鎮壓,造成14人死亡,史稱「一月事件」。時任蘇聯最高領袖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最後迫於國際壓力停止攻擊,立陶宛爾後發起獨立公投後,宣佈獨立,時任立陶宛議會發言人維陶塔斯(Vytautas Landsbergis)成為首任總統,而他也被譽為「立陶宛國父」,藍柏吉斯正是他的孫子。

    藍柏吉斯在文中表示,立陶宛在獨立公投後面臨蘇聯的經濟制裁,德法兩國曾要求立陶宛暫停獨立,「如果我們聽從並採取行動,我們將失去國家與未來。甚至蘇聯可能仍然存在,被西方國家對其崩潰的恐懼而支撐。」

    藍柏吉斯在一月事件後得到的教訓是「對勝利的信念遠比我們想像中重要」,冰島是第一個承認立陶宛獨立的國家,他認為若烏克蘭領導人不升級局勢、擁抱俄羅斯,「烏克蘭今天會在哪裡?誰知道俄羅斯現在會在哪裡,又有哪些城市將被佔領?」

    藍柏吉斯提到,盟友的形式非常多元,在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垮台後,烏克蘭和敘利亞站在一起,彼此成為重要夥伴,而澳大利亞、韓國和台灣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與援助,建立友誼需要時間,但對於前線國家而言,它們可能是生存與崩潰之間的關鍵差異。

    「如果不是立陶宛在1990年和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2022年塑造了現況,我很可能現在不會前往台灣。」藍柏吉斯表示,每個為獨立而奮鬥的國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在黑暗時刻顯現的朋友足以讓人活著訴說這段歷史,立陶宛、烏克蘭、台灣等所有在不可能中前行的國家都團結一致,彼此都銘記自由從來不是免費的。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